港产联动、人才培养、科技赋能……中国与非洲正在各领域深度合作,以“硬联通”夯实发展根基、以“软联通”激活内生动力,助力非洲工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通过助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装备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有效提升非洲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
海关总署6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国家进出口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4%。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在5月2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5月13日至15日,湖南迎来来自喀麦隆、埃及、赞比亚、肯尼亚等50国的驻华大使和高级外交官以及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代表。他们从湘非合作中探索更深、更广的中非合作新机遇。
5月10日,“衡阳南—广州南沙港”点对点班列正式开通,这是湖南铁路部门进一步推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
手持狼毫笔,蘸取青花料,笔尖轻触瓷面的瞬间,非洲图案与中式水墨悄然交融……走进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室,来自刚果(金)的陶艺家姆万加·斯坦尼斯正静心创作瓷板画。
3月26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东部非洲电力池联合举办东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和项目融资能力建设线上培训活动。
目前,龚伟华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目前公司月平均出口20多万个箱包到非洲,2024年对非出口额共计1.6亿元,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
截至2024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圆满完成100亿美元支持非洲出口贸易融资额度工作,支持了包括南非、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在内的20余个非洲国家特色产品及农产品对华出口,切实提升了非洲出口水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步伐。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相继建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
对于冈比亚企业家沃利·塞恩而言,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项改善当地农民生计的使命。
2月11日,中国-非洲共建可持续未来投资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行,湖南杂技亮相中国-非洲共建可持续未来投资经贸合作交流会。
2月11日,中国-非洲共建可持续未来投资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长沙举行,20余家境内外商协会代表及400余名中非企业代表参会,旨在聚合政府、商协会、企业三方力量,深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投资、经贸领域的合作。
中国和非洲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经贸合作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双方在数字经济、能源转型等领域积极挖掘新的合作增长点,助力非洲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奔赴非洲投资设厂,既帮助这些非洲国家提升本土制药能力,也为当地培养更多行业人才,长效赋能“非洲药、非洲造”,搭建“健康丝绸之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随着数字革命和能源转型浪潮的到来,非洲青年扬起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风帆。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与中国携手,共同为当地青年成长铺展广阔天地,不断释放人口红利,让非洲大陆在青春的澎湃力量中焕发更多生机。
显示 93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