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随着冷空气来临,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降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为普底景区披上了银装,一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正徐徐展开。
连日来,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梯田晚稻种植基地,村民抢抓农时耕田、起秧、插秧,种植优质晚稻,一片繁忙景象。
近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邦洞街道,群众准备在“四十八寨歌节”开幕式上表演。
近期,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高山茶园里采茶。
在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少数民族同胞参加庆祝活动。当日是农历四月初八,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在谷脚镇茶香村举办第七届十里刺梨沟赏花旅游文化节,欢庆“四月八”传统节日。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着力调整坝区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促进农业增效,村民以流转土地和务工实现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订单式”辣椒产业,通过合作社订单育苗、基地订单种植、企业订单收购深加工、农户全程参与,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立夏前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大山深处的加榜梯田蓄水丰盈、线条分明。青山环抱着梯田,苗寨点缀其间,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不同色彩,如诗如画。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把发展规模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引进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食用菌企业入驻,不断加强食用菌产品研发,拓展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吸纳当地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务工。
4月2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姊妹街,当地苗家妇女沿街手工制作五彩粽、五彩饭,喜迎“姊妹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五彩粽、五彩饭是当地苗族同胞使用不同树叶、花朵制成的天然染料,浸泡糯米蒸制而成。
时下正值珙桐花开的季节,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村的珙桐花竞相开放。珙桐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悉,2013年6月被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珙桐之乡”称号的纳雍县有珙桐近百万株,建有面积达11000多公顷的珙桐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除了政府的生态护林队伍,当地村民还自发成立义务护林队,共同保护珙桐等珍稀植物资源。
仲春时节,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天气晴好,壮丽的山川、秀美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近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郁金香、樱花陆续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观光。
近日,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的120多平方公里原始杜鹃林陆续开花,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花赏景。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樱花园总面积近万亩,园内樱花栽种于2011年,今年已接待贵阳、安顺等地游客3万余人。当地以“合作社+商户+务工”形式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在樱花园内提供数十个秩序维护、环境卫生、应急管理等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初春时节,贵州省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色彩斑斓,景色怡人。
乐享春光
遵义鸡蛋糕是遵义特色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鸡蛋糕制作历史悠久,制作过程分为选料、磨面、搅蛋、打油、烘烤等多道工序。近年来,当地依托鸡蛋糕制作的传统技艺, 通过“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让这一美食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春节临近,地处乌蒙山腹地、三岔河畔的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化屋村过去叫“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近年来,化屋村在精准扶贫推动下,迎来跨越式发展。依山就势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平坦干净的通组串户路直通家门。2017年,化屋村实现脱贫摘帽,这个昔日贫困发生率高达66.3%的少数民族村寨旧貌换新颜。化屋村的变迁史,也正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春节临近,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黄粑生产企业的工人们忙着赶制手工黄粑,供应节日市场。近年来,黔西县加大传统特色食品产业扶持力度,推动黄粑传统特色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使黄粑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产品通过从线上线下渠道销往省内外市场,助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显示 6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