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雪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在夕阳映照下,翻涌的云海呈现朦胧的玫瑰色,美若仙境。
2020年最后一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易地搬迁群众穿上盛装,围着篝火跳起阿妹戚托舞,迎接新年的到来。
近日,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越冬高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在晨光中翩翩起舞,给冬日里的草海增添了生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黑颈鹤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三、四月,大量黑颈鹤在这里越冬。
12月2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举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决赛。此次大赛共有来自从江、黎平两县78支侗族大歌队参加选拔赛,经过角逐有20支歌队进入决赛。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年临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微工厂”,搬迁群众忙着赶制苗族传统服装及饰品供应节日市场。近年来,丹寨县引进民族服装“扶贫微工厂”入驻,吸引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助力百姓增收不返贫。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生态种植业,逐渐形成了育苗、种植、科研、石斛面条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致富。
近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明确茶树种植基地禁止使用剧毒、高毒、禁用的农药,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该条例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拓宽山区农民致富路的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
11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周末非遗扶贫集市开市迎客。即日起集市每周日开市,将非遗文化传承与非遗产品、扶贫产品、农特产品等展销活动相结合,促进消费扶贫,弘扬民族文化。
11月1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行庆苗年活动。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传统节日。“苗年”是苗族同胞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先、感恩天地为一体的盛大节日。
苗年临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国春银饰扶贫就业工坊迎来银饰的销售旺季,银饰手工艺人加班加点生产,供应节日市场。丹寨县国春银饰扶贫就业工坊是由苗族银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领办的一家扶贫企业,目前已吸纳165名当地村民就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初冬时节,贵州省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色彩斑斓,景色怡人。
近年来,遵义市充分利用高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交通便利化,方便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的“龙湖花海”生态农业观光基地,400余亩各色菊花陆续开放,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菊。据了解,“龙湖花海”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是大岩村“村社合一”经济实体之一,该基地以“党支部+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产业,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实现“林下增收”。目前,榕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农”的模式,已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3155亩、林下养鸡144万羽、林下养蜂1.06万箱、林下中药材种植9.74万亩,覆盖贫困户3860户11642人。
9月1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比手工 秀技艺”非遗手工技艺比赛活动,来自安置点的80多名苗族搬迁群众参加了苗族刺绣、苗族银饰打制、苗族蜡染绘画和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等苗族传统手工技艺比赛,集中展示了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实现就业增收的技能。
秋日时节,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的少数民族妇女利用有利天气条件,采集原料、织布、染布、晒布,精心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侗布。
秋日时节,贵阳市百花湖百余个岛屿峰峦起伏,呈现出一幅美丽画卷。
近日,贵州省韭菜坪景区内云蒸霞蔚,野生韭菜花次第开放,芬芳四溢,呈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农户种植的辣椒迎来采收、加工高峰期。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订单种植朝天椒、珠子椒等特色辣椒品种,并依托遵义辣椒城、辣椒加工园等,发展集产品研发、加工、商贸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带动当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迎来辣椒采收季,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晾晒辣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显示 6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