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时代,因“特”而更富市场价值,贵州旅游商品的潜质渐展露头角。
“党旗飘飘”“党在我心中”“欢庆党的生日”“全民爱祖国”“永远跟党走”……值“六一”儿童节之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新巴镇,180余幅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为主题的布依剪纸和蜡染作品在当地公开展示。这些作品全部出自新巴民族小学学生之手,受到驻足观看的干部群众点赞。
2020年最后一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易地搬迁群众穿上盛装,围着篝火跳起阿妹戚托舞,迎接新年的到来。
12月2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举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决赛。此次大赛共有来自从江、黎平两县78支侗族大歌队参加选拔赛,经过角逐有20支歌队进入决赛。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月18日,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幕。非遗主题活动将在一周时间内,通过论坛、展示、演出、文创大赛等活动,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展现丰富多彩的非遗盛宴。
10月11日,首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上,来自黔南州平塘县的8位“八音弹唱”非遗传承人,在大会分论坛“2020乐器文化创新发展论坛”中,表演了“八音弹唱”代表曲《庆丰收》和《盘花歌》。
“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一种原生态舞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因这种舞蹈而得名。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小镇的金门广场上就有一群盛装的“姑娘”,围着篝火“踏地为节、以足传情”,欢快的阿妹戚托舞点燃游客的热情。
“黔系列”之黔艺绵长
10月2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见人见物见生活——黔西南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交流会”,在册亨县板万布依古寨举行。来自2019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才培养班”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40余人,共同围绕板万布依古寨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在幼儿园、民族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蜡染等传承班和课外兴趣小组,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其中,贵州省田锦锋、吴通贤等39人入选。
2018年央视春晚,贵州分会场惊艳亮相,引来无数表白。贵州山中吹出的“最炫民族风”,带着全省49个民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心声,带着清新的山水气息,带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厚重而灵动,热情而质朴。风从山中来,吹得百花开。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