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了解到,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贵州将建100个“县域扶贫馆”,通过线下展示销售+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的消费扶贫模式助力“黔货出山”。
处于“经济低洼地”和“脱贫主战场”,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2020年,全省现代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8.9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25.82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3.09亿元,同比增长5.8%。
为扎实做好全省就地过年群众服务保障工作,贵州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出台17条政策,将全面落实“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加强生活物资保障,要求不能“层层加码”以及擅自采取“一刀切”措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等。
在刚刚结束的贵州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今,以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为指引,一幅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贵州工业产业新画卷在拼搏中精彩擘画。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蔬菜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贵州成为全国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生产大省,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月2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贵州旅游活力动力迸发,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60家,新增5A级景区4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5%,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此间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高质量”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高频词,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正在黔贵大地加速释放新动能。
实施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以来,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在“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和“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发展路径的统领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城市品牌。
走的是“嫦娥路”,过的是“日月桥”,依托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这座小镇定位为“世界一流天文小镇”,覆盖“中国天眼”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处理中心也即将落户这里。它的“野心”能实现吗?
近日,贵州省公布了2020年主要统计数据,“十三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总量快速增大,人均水平持续提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
初步核算,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以来,贵州紧跟国家对外开放步伐,在对外开放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面向全球搭平台、育生态、培土壤,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展开,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在疫情防控常态下,1月20日至2月18日,贵州省商务厅将联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邮政管理局、贵州省消费者协会组织“一码贵州”“美团优选”“阿里本地生活”等平台联合打造“居家嗨购·一码贵州网上过年——2021网上年货节”,旨在持续提供优质礼货,进一步活跃春节消费市场。
今年80岁的杨敏志是地道遵义人,居住的地方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不远。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收藏遵义会议会址的门票。
作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学发现之一,人类首次观测到银河系内快速射电暴。这其中,就有“中国天眼”的功劳。
2020年,贵州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指标和各项主要工作均达到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六网会战”全年任务。
贵州省政府近日印发《贵州省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按照“谁超标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市县为主,省级奖补”的原则,建立“统一方式、统一因子、统一标准”的流域横向补偿机制,调动各地各部门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改善全省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显示 448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