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断裂,货物运输封锁,原材料价格猛涨,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量巨减,合同额将大幅下跌,海外工程市场出清。面对疫情下的国际基建市场现状,我国的对外承包商须做好四方面工作,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围绕在德中资企业如何利用财税政策应对危机,法兰克福中资企业协会、德国WTS税务法律和业务咨询集团近日共同举办在线讲座,为当地中资企业支招。
4月上旬,经过多轮谈判,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最终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然而市场观察发现,最新减产协议规模虽是“历史之最”,但远不及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作用有限,国际油价连日暴跌,油价颓势短时间内难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所未有的旅行限制让航空客运遭受重创。专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将让行业前景雪上加霜,航空公司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国际航空客运复苏需靠各国协调“解封”才能实现。
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应该如何寻找投资机会?当前市场环境中,表现相对稳健的中国债市对海外投资者又具有怎样的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0 亿美元的老牌资管巨头——联博集团的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策略师江常维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研发现,部分在京贸易企业虽然出口出现下滑,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外贸“避风港”作用初显,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危中寻机。
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了解到,部分陆路口岸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严防境外病例输入的前提下,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但随着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对外贸易仍面临“双向挤压”、贸易壁垒增加、出口环境待提升等三大挑战。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21日预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20年出口将下滑15%。从各国公布的一季度出口数据来看,拉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华贸易也有所下滑。专家认为,尽管中拉贸易因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萎缩,但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双方贸易关系长期来看依然向好。
近期,中东及北非地区同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国际油价暴跌两大冲击,使得原本就面临结构脆弱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中国捐赠或对外销售口罩、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因质量问题被退货现象近期引发关注。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应加强对转产企业生产资质、生产规范的监管,对企业提交的性能评价材料真实性做进一步核实,保障出口防疫物资质量。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欧洲经济供需两端“速冻”,就业市场恶化,不确定性上升。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经济衰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疫情控制进展及复工复产进度,预计欧洲经济最早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回暖,但回暖进程伴随高度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多位专家表示,这一降幅好于市场预期,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未来几个季度有望实现正增长,全年经济增速或为2%-3%。
印度4月17日对外国直接投资(FDI)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要求所有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在投资印度时,均需获得印度政府的审批方可进行。尽管印度政府还没有公布修改的具体实施细则,但从印度近期的一些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来看,中企在印度的投资无疑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阻力。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最近数周内,全球劳动力总数的81%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均采取了强制或建议性的防疫措施。这些受影响的劳动人口代表了87%的中高收入国家劳动力以及70%的高收入国家劳动力。与此同时,疫情正在影响能力和资源均严重受限的发展中国家。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与“走出去”智库组成的“东南亚数字经济联合课题组”,日前发布《越南数字经济月报(2020年4月)》。这份月报认为,越南的数字经济行业呈蓬勃发展态势,企业赴越投资数字经济行业前景可期,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行业进入壁垒等多种挑战,投资需全面考量,不可盲目乐观。
国内汽车产业好不容易盼来复工复产,又因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遭遇供应和需求的冲击。危中寻机,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在疫情后全球汽车供应链重构时实现更多“国产替代”?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好转、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国内不少企业、民间组织向海外捐赠大量防护物资,赢得较好的国际声誉。专家认为,在国际间官方对话紧张的当下,应抓住时机,发挥民间外交优势,鼓励民间组织通过展开海外援助、对话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境并购影响深远,有机构预计疫情结束后一些已收紧外国投资审查的国家和区域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从而导致重振全球跨境投资将比恢复生产更难。
显示 2559 条中的 2161 到 21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