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需求逐渐回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松,肯尼亚出口逆势反弹。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发展早期,肯尼亚对华出口虽大幅下滑,但目前呈现低位反弹态势,对华出口表现出一定韧性和弹性。未来,农产品贸易合作或成为双边经贸发展关键。
商务部最近印发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及“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澜湄合作正在从贸易往来向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信息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等领域发展,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深度对接的时机已成熟,须在通关便利、基建投入、物流接驳等方面加强对接,释放出更多的地区合作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合作之间进一步对接,澜湄国家在市场相互开放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这也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开发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2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在会后发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中,各方宣布加强政治和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人文交流伙伴关系、澜湄合作机制伙伴关系。
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20日通过《外国企业问责法案》。专门研究该问题的美国律师认为,特朗普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在8月份公布最新的政策建议报告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预计将会推动有关规则的制定,可能在2022年之前实施,中国在美上市的国有企业面临退市的风险。
自西方国家2012年开始部分解除对缅甸制裁后,欧美能源企业纷纷涌入,瞄准缅甸海上油气资源潜力,缅甸已招标的海上油气区块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印度和欧美能源企业占据。专家认为,在当前中美博弈、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开发缅甸油气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补充。
近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合作举办“海南-新加坡线上专家研讨会”,就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区域合作及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与会专家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多举措推进与东南亚区域合作。
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尚处于起步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后疫情时期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建议从数字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数字治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日前接受分析师专访时表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中,中国取得快速胜利帮助中国经济处于较其他国家更优的状态,必将惠及全球经济复苏。而美方近期一系列对华打压行为不会导致外国企业放弃中国市场。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挂牌首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
全球气候变暖,国际航空业的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国际航空碳排放规则制定权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分析师了解到,国际航空碳排放门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航空业和飞机制造业、生物航油行业等恐因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而受到较大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及早关注,积极参与国际航空碳排放规则制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中信保业务提出“针对性”要求,并提出鼓励保险和地方政府参与银行贷款“风险分担”。专家指出,与此前国务院层面出台的政策相比,意见强调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显示国家着力解决“金融输血难”这一危及外贸企业的生存问题。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急迫,但中国一些大药企却存在缺位现象。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取得一定进展,不过还须进一步临床试验的验证,疫苗研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复星医药8月5日宣布,在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后,截至目前已有72名受试者接种BNT162b1疫苗。这是中国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也是第三个核酸疫苗。
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全球第一款新冠病毒疫苗在俄罗斯注册。俄罗斯卫生部长称,接种该疫苗可使人形成长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续两年。这一消息随后引发争议,争议点在于该款疫苗尚未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性与有效性存疑。
近日印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改革学校外事审批政策,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改革。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贸易遭受重挫,众多外向型城市经济受到冲击。随着中国走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这些高外贸依存度城市,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城市,如何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挖掘内需潜力,从而更好联通国内外市场?
显示 2788 条中的 2181 到 2200 条结果
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掠影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