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二十岁、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到年近花甲,至今有40年林场工作经验的他,在铜盖护林站这一守,就是整整37个年头,风雨无阻,每天一走就是几十公里。他就是白土梁林场铜盖护林站的护林员田青云,在达拉特旗林业战线上被亲切地誉为当代“护绿愚公”。
张吉树是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创新治沙技术的引领者。
独贵塔拉镇村民张喜旺——当地防沙治沙先进典型人物
王双喜是白土梁林场的场长,他带领林场职工开展了长期艰苦的治沙工作。
鄂尔多斯(Ordos)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鄂尔多斯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风俗和礼仪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在库布其治沙历程中,治沙人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实践,创新了一系列技术,极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和效果。这一系列技术主要有: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三耐”种质资源培育技术、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大数据治沙技术、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飞播与无人机治沙技术、原位土壤修复技术等。特别是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和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技术领域具有革命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对土壤原生境扰动最小。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经过近 40 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 6000 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治沙:中国绿色发展“名片” 经过近 40 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 6000 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过去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农牧民生活苦不堪言。经过30年科学治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当地政府、企业、民众的紧密合作下,修复绿化沙漠960万亩,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带动百姓10.2万人脱贫致富。昔日的不毛之地、荒漠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沧桑巨变,正是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加强荒漠化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实践。
库布其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过去的库布其,黄沙漫天,一片荒芜;而今经过近30年治理,沙漠里已生长出5000多平方公里绿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在中国汽车行业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江淮汽车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主动创新、深化产业合作,推动转型升级。
近20年来,政府引领,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科研机构助力,众力齐发,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不仅发生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魏永杰研究员指出,库布其治沙对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产生积极影响。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大幅度降低,降雨量显著增加。
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鄂尔多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生态状况“先天不足”,更坚定了鄂尔多斯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生态建设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基础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鄂尔多斯用产业拉动防沙治沙,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从“谈沙色变”到对沙“情有独钟”,上演了一场沙里淘金,绿富共赢的生态大戏。
1999年冬,亘古无路的浩瀚大漠库布其终于辟沙成途。穿沙公路南起杭锦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北达巴彦淖尔盟乌拉山火车站,与110国道、109国道及京(北京)兰(兰州)线相通,穿越库布其沙漠50多公里。穿沙公路以其雄伟的气魄、浩大的工程、人与自然搏斗的英雄壮举而驰名海内外,被誉为“黄金通道”、“大漠奇迹”。
库布其经验,是库布其沙区群众30年坚持不懈的辛勤汗水,是各级政府接力延续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和群众不断尝试的科技创新和“治沙+致富”的模式探索。
在漫无边际的库布其沙漠里,无数砂粒涌起的皱褶如凝固的浪涛,一直延伸到远方金色的地平线。走进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远比想象中要漂亮,水道顺着沟壑蜿蜒,汇聚成一片沙漠湿地,形成了沙水共存的独特景观。沙中绿洲在这片治理区中星罗棋布,不仅改善了沙漠生态,也为发展打下了基础。
显示 26010 条中的 23501 到 2352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