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社会中,家庭都是对于塑造个人性格特征和诚实操守必不可少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社会中,家庭的中心地位对于个人的前途命运依然至关重要。而在中国,“孝”正是社会上最受重视的品质之一。中国家庭仍是由家庭美德来维系的。
中国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贫困率显著下降。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基于取得的成就,中国的确值得效仿。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当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汲取经验。
世界在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人民币或元作为定价货币单位。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人民币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领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在未来几十年里还会变得更大。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随着世界转向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新常态,高质量发展为什么对中国和南非来说关系重大?
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022年1月4日至7日展开了对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和科摩罗的访问。但此次访问并非一切照常。它标志的是中国在非洲之角外交政策的巨大变化。该地区现在成为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新漩涡。王毅披露了中国支持全方位应对该地区动荡局面、确保可持续安全和支持发展的构想。
如果当初世人听从了中国的号召,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新冠病毒,我们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在得知武汉暴发疫情后,世人原本应该借鉴中国的做法,采取一些科学应对措施。
1963年时,肯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1.5倍,但到2020年,中国仅用了数十年就已使逾8.5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成为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一个目标的首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行动为肯尼亚的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2021年1月1日起,世界上成员国最多的自贸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将正式启动。AfCFTA诞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彰显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仍是人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不二之选。
中国的消除贫困经验可以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发展机构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吸引和利用资源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计划。此外,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的成就释放了大量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投入到非洲和全世界更值得帮助的社区。
现任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成功应对新冠病毒,同时还在很多问题上都一败涂地,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这些事实表明,特朗普政府在应对那些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时都是随心所欲,完全凭个人好恶,缺乏深思熟虑,远远没有达到应对类似重大问题应有的水准。
自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增长尤为迅猛。鉴于非盟的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从中国的投资中获益匪浅。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仍有增无减,进一步消除了一些人对中国与非洲关系发展的质疑。
目前非洲疫情形势严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需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疫情对非洲经济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来缓解疫情给非洲带来的压力。
非洲经济转型中心在《致G20各国领导人的一封信》一文中表示,我们致信呼吁在未来几天内立即采取国际协调行动,应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断加深的全球卫生和经济危机。现在我们需要就紧急和具体的措施迅速广泛达成一致:支持世界卫生组织领导协调全球卫生行动以及恢复全球经济的紧急措施。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珍视和平。中国积极维护自身的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它还为加强与非洲的双边合作和促进非洲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正在帮助非洲建设基础设施,非洲也在努力确保和平与稳定。非洲国家的国内外冲突、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正成为中国在非洲大规模投资的障碍。
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在贸易、工业化、技术和知识转移方面为非洲带来机遇,也可以为非洲提供负担得起的援助资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为非洲国家做出典范。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需要大量能源,这增大其对非洲自然资源的兴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在贸易、工业化、技术和知识转移方面为非洲带来机遇,也可以为非洲提供负担得起的援助资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为非洲国家做出典范。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需要大量能源,这增大其对非洲自然资源的兴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多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在促进中非合作与友谊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早在1955年,中国与埃及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会谈纪要》,这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个文化协定。60-70年代,中国文化艺术团多次访问非洲,为中非文化关系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摩洛哥与中国有着60年的友好关系历史。目前,中国是仅次于法国和西班牙的摩洛哥第三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8亿美元。中国的计划是到2020年将摩洛哥提升为全球20大旅游目的地之一。
据预测,到2050年,非洲大陆的人口规模将翻一番,人口将达24亿。这将给食物、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供应带来巨大压力。虽然这些大趋势将对非洲转型提出严峻挑战,但它们也提供了可用于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机会。例如,气候智能型农业等概念可用于帮助小农适应气候变化,同时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
显示 1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