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在努力成为“2030年全球氢能领导者”,这是其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中第二个目标。与其他氢计划不同,英国在短期内并没有追求出口导向型战略,而是专注于确保国内部署,并服务于新的或恢复活力的当地产业集群。
要想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就必须迅速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尤其是煤炭。除了管理逐步淘汰煤炭所涉及的技术和经济挑战之外,还有与逐步淘汰煤炭相关的复杂和多方面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过渡规划,确保相关工人和社区不会掉队。
清洁氢可以在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难以减排的行业。它为实现国家和国际气候和污染目标,同时避免依赖进口燃料提供了道路。
作为氢研究领域的先进国家,德国希望成为绿色氢技术的领导者和出口国。德国希望继续保持能源进口国地位,并正在建立国际伙伴关系,以确保未来氢供应。
新环境产品协定将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即世界贸易体系有能力在确定规则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这可能有助于未来更深远的变化。
为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发达国家必须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并调动所需气候资金。本文利用气候资金追踪工具、报告和气候需求评估提供的信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17个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和气候行动实施的影响。
本研究论文是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与来自亚马逊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的一系列对话的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索对该地区的多样性意见,并形成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专家Tales Carvalho Resende等在《世界遗产森林:碳汇面临压力》一文中表示,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通过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7000万公顷森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内受到保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与会方取得包括签署《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格拉斯哥突破议程》等在内的一些成果,接下来各方将就全球减碳展开协商。
亚洲开发银行(日本)东亚区域部首席环境专家Mark R. Bezuijen发表题为《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消亡危机?》的文章称,地球上有超过800万种物种,每个物种都独一无二。从潜藏于最深海沟的细菌到翱翔于高山间的雄鹰,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且相互关联的生命网。
联合国亚太与经济社会理事会在《修复与自然的破碎关系:处理疫情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和气候变化间的联系》一文中表示,人类健康与亚太地区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直接相关。保护人类健康、减缓未来疾病侵扰需同时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且互为因果。
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Margareth Sembiring发表题为《星球健康与三重行星危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的相关性》的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已有两年。鉴于此,人们开始对疫情暴发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反思。
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减少,鸟类的“歌声”正逐渐变得悄无声息,且不如过去那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该研究首次大规模地重建了过去25年来鸟类在20多万个地点创造的声音景观。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导致人们死亡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贫困。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破坏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使命。因此,中国的最新五年规划为自己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不是以绝对值,而是以单位GDP来计算的。 我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很抱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对的。
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需要在发电、建筑、工业、交通、土地利用、沿海地区管理和农业等领域进行深远变革,并立即扩大碳去除技术应用和气候融资。本文将这些转变转化为2030年和2050年的40个目标,并提供可衡量的指标。
全球能源脱碳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欧盟对能源、原材料和新技术的依赖。欧盟需要管理这些依赖关系,同时保持成员国之间关于“欧洲绿色协议”的脆弱共识,并实现其全球气候领导地位的雄心。
当前10年,气候灾害预计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性影响。虽然许多危害现在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适应行动有可能在区域和全球层面限制最坏的预期气候影响出现。本文评估了决策者在未来10年最应该关注哪些近期气候危害和影响。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今天,两个新问题在北约议程上迅速上升:中国和气候变化。本文研究北约如何有助于大西洋两岸应对中国挑战和气候变化,同时强调为什么美国和欧洲需要超越北约来加强其他框架。
本文探讨了加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施的途径。本文借鉴过去3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经验,为未来指明了方向,并考虑科学、公平和领导力在推动国际气候行动方面的作用。
未来几十年里,日益加剧的城市化和相关人口变化,以及日益增长的高温压力、极端高温事件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影响的威胁,将继续给城市中心带来压力。本文探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解决该问题的潜力,通过将其与被动和主动制冷解决方案相结合,使其在缓解大城市和城市周边热风险发挥更大作用。
显示 2230 条中的 1041 到 106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