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国家和政府间政策框架将森林生物质视为碳中性,并为其提供资金和监管支持。因此,木屑颗粒的消费量在迅速增长。然而,这些框架并未充分考虑生物质燃烧对增加碳排放的影响。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专家认为,电动汽车的碳足迹少于内燃机汽车。ICCT专家在研究报告中对比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开采、零件生产、组装和汽车使用,到回收处理所有部件(每个阶段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汽油或柴油的生产需要复杂的能源密集型开采、加工和运输,这同样留下碳足迹。
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通过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7000万公顷森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内受到保护。这些森林对人类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因此各国承诺将其作为国家和全球遗产一部分加以保护。
这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随着各国领导人在罗马二十国集团峰会和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面,现在是时候将重点从反对为海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转向逐步增加全球绿色能源投资了。在这一领域,中国将发挥领导作用。
气候变化是对各国能否“一边争夺全球主导地位,一边携手拯救世界”的终极考验。如果美国和中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合作,它们就无法在任何方面合作。
中国在2021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的气候承诺将受到各界关注。事实上,如果中国未来10年不采取重大行动加速能源转型和脱碳,就没有可靠的排放途径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人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尘埃、海洋和天气模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独特的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各国必须将现有的应对碳排放的全球合作机制扩展为一项行动计划,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更意想不到的后果。
新冠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并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人畜共患病的出现受多种环境因素驱动,这些因素增强了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之间的联系。本文强调了人类健康与亚太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如果要改善人类健康和降低未来的卫生灾难风险,人们需以综合方式同时应对这些致病因素。
气候变化对人类安全的影响远比对传统军事担忧要广泛得多。至关重要的是,研究全球变化的气候科学家们认为,变化发生得最快的北极,是尚未出现在其他地方破坏的警告。生活在北极的人们最深切感受到气候迅速变化的危害。
《世界树木状况报告》称,全球野生树种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正面临灭绝威胁,从而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崩溃。
本文讨论美国炼油厂如何利用现有创新技术减少设施排放,以及为难以减排行业转向生产低碳燃料的技术规范。
非洲是许多全球绿色经济大量需要的特殊矿物来源。与非洲国家合作建立额外采矿和加工能力应该是一个双赢提议。世界应该认识到,与其他大陆相比,非洲为建立多种类型伙伴关系,尽快实现净零提供了真正的机会。
欧盟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贸易国,2020年进口总额为1420亿欧元。这些进口农产品包括棕榈油、牛肉、可可、咖啡、大豆等商品,这些商品的生产导致生产国森林砍伐,从而给欧洲造成“进口森林砍伐”问题。
本报告提供了在废物产生量高的两个价值链中实施循环经济商业模式的障碍和推动因素:电气和电子设备以及农业食品价值链。结果表明,实施循环方法的公司面临来自现有政策、经济因素、供应链、技术、消费者偏好和公司内部组织的各种障碍。
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形势正处于十字路口。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指出,由于人均可用水资源不断减少,巴基斯坦正处于水资源短缺的边缘。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水资源治理架构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在这个关键时刻,大西洋理事会南亚中心联合组织了一次非正式私人圆桌会议,讨论巴基斯坦主要水资源挑战。
本文比较不同类型绿色投资与不可持续投资所创造就业机会,还探讨如何促进具有公平工资、工作保障、职业发展机会、安全工作条件和人人可获得的好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加剧了不平等。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项紧迫挑战。作为疫情复苏努力的一部分,太多国家的政府将资金注入不可持续行业。
《长江保护法》是一项旨在通过加强政策和监管框架以实现保护长江流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里程碑式法规。本文概述了在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下制定的政策建议。该项目为中国《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药物。青霉素、吗啡和一些最有效的癌症化疗药物都来自大自然,但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正使这一资源处于危险之中。
要适应气候变化,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同时全面考虑其社会影响,就必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行转型变革。人们需要的是基于自然的综合解决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统筹应对气候、自然和疫病危机。
“绿色议程”的日益突出将对各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产生影响,“绿色联盟”或由此出现。就经济可持续性和高增长率优先考虑等因素的重要性而言,绿色议程也可能加剧各国经济模式的分歧。最终,绿色议程将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主要转型力量,推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促使出现新的国家和区域经济现代化模式。
显示 2230 条中的 1061 到 108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