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决定是朝着令全球融资与我们的共同气候和发展目标协调一致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也有助于为私营部门停止向煤炭能源生产提供融资创造势头。
除非各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否则东南亚将成为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福祉至关重要。该地区有6.76亿人口,经济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美国是其第4大贸易伙伴。亚洲开发银行估计,除非遏制气候变化,否则到21世纪末,由于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损失,该地区经济可能会萎缩11%。
本文审视有助于建立美国国内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拟议政策:对使用国内制造或国内采购产品的可再生能源设施实施投资税收抵免。本文解释了为什么这应该纳入国会考虑的清洁能源立法,认为国内税收抵免将为美国工人创造良好就业机会,帮助应对气候危机,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全球农业生产一直受天气和气候严重影响。虽然气候决定作物生长地点,但季节内天气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物收成。2021年夏天,美国西部农民和牧场主经历了一场严重而广泛的干旱,导致低产量、作物损失和破坏性的野火。这些天气事件预计将在变暖的地球上变得越来越普遍。
军队作为气候参与者的巨大作用。碳密集型军队通常在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可能忽视了排放与增长之间的联系,以及军队在推动全球变暖增长和排放方面的作用。
未来10年令人兴奋,新工具、参与者、实践和标准将脱颖而出,将帮助人们应对气候转型。金融的未来应该是绿色和可持续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投资于未来,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并拯救生命。
在巴西和全球,本地物种造林和农林复合系统对热带木材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展示其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还表明,主要市场风险变量可以纳入森林资产估值,包括汇率、通货膨胀、产量和价格波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很大,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对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更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简单说,这个转型并不是别人让我们转,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转。分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本文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描述的科学基础开始,探讨了与在欧盟政策背景下讨论负排放相关的不同概念。随后,文章讨论了对负排放技术进行分类的不同方式,以及与其部署相关的潜在权衡取舍。最后,文章讨论了负排放政策的一些政治考虑。
美国拜登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经济领域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50%-52%,到2035年,电力行业实现脱碳。以这种速度进行的变革将对化石燃料工人和社区产生真正的影响。
随着企业和政府做出碳中和和净零承诺,碳补偿的受欢迎程度激增。碳补偿通常被视为一种双赢局面:排放者可以投资所需的环境项目,而环境项目可以获得必要资金,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然而,碳补偿可能不会带来宣传的碳效益,并可能抑制脱碳。
本文探讨了脱碳与经济增长是否相容,或者说世界经济是否需要放缓增长才能足够快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所有国家都承压采取更环保的政策。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六国正在努力变得更环保,但相关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不同。
本文试图确定俄罗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气候影响,以了解其对俄罗斯经济、内部政治动态和安全态势的更广泛影响。通过这些信息,本文试图预测俄罗斯在北极的巨大经济和军事雄心是否会成功,并基于这一分析,梳理出有意义的地缘战略影响。
本文提供对截至2021年6月正式提交联合国29项长期气候战略的关键见解,确定各国在经济部门面临的共同趋势和重大变革。报告发现,各国普遍对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作出重大承诺。然而,更多国家需要提交他们的战略,并定期审查和修订它们。
过去2年,人们越来越多地呼吁通过清洁能源转型使全球经济快速脱碳。美国等地越来越多的气候灾害凸显了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不受控制的潜在风险。美国国会正在考虑美国走向脱碳的道路。
如果G20所有成员都采纳21世纪中叶的净零承诺,并将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与1.5°C的路径保持一致,那么21世纪末全球变暖将被限制在1.7°C以内。
德国过去10年在气候融资方面的行动,使其在气候谈判和气候融资承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在气候大会上采取果断行动,并凭借即将就任七国集团主席国的身份,德国新政府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世界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几率。
亚洲城市的水和环卫部门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满足人口需求、防止水和环境污染、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预防传染病、应对气候变化等。本文介绍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的情况,以此为例,向亚洲发展中国家传授制定促进城市卫生的政策和计划的经验。
环境可持续性是非洲《2063年议程》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最近成立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却很少。本文强调缔约国加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与环境之间联系的各种方式,重点是具体方法和战略。
显示 2184 条中的 1061 到 108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