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行动需要大力解决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尤其是依赖这些粮食生产系统的小农户的生计。
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COP26)在延期一天后于13日闭幕。会议完成了持续6年之久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达成了相对平衡的政治成果文件“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等50多项决议,为《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如果要让欧盟在气候问题上领导地位有任何意义,就必须找到让世界其他国家参与进来的方法。在经历近20年旷日持久危机之后,欧盟找到了新的发展路线:绿色欧洲。这是其对未来的愿景,代表着欧盟明确的增长战略和发展道路。然而,欧盟只占全球排放量8%左右,绿色欧洲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实现。
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格拉斯哥,共同对抗全球变暖。正如欧盟新气候变化提案所强调的那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区别责任”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呼吁保护本国免受没有采取同样严厉脱碳措施出口商“不公平”竞争影响。美国和中国如何行动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可持续服装联盟和纺织品交易所的数据,对服装行业排放进行新估计,并强调该行业减少排放的主要影响领域。本文为服装公司制定科学目标提供了发展蓝图,总结了科学目标标准,并提供特定行业的背景和案例。
美国和中国周三承诺将在这个十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少甲烷排放和逐步淘汰煤炭。专家说,这一承诺可能将成为与会国家在本周晚些时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结束时需要公布一项更强有力协议的推动力。
德国《气候变化法案》中当前的监测工具并没有向决策者和社会提供关于政策工具和计划有效性的足够信息,因为它们只关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这些目标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基础,领先指标可以帮助改进能源和气候政策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向气候中和过渡的管理并降低经济的不确定性。
在分析人为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原因——矿物燃料造成的污染——之后,北京并没有像华盛顿一样愚蠢到通过限制使用“肮脏”的矿物燃料来惩罚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相反,北京寻求率先开发可持续的替代燃料来源。中国正在思考如何在不破产的情况下走向绿色。
《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宏伟目标。世界各国领导人,包括非洲领导人,都面临着实现这一目标的紧迫任务。他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是:非洲的角色是什么?加速非洲绿色增长转型的政策重点是什么?
英国认为,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是该国经济增长机会,也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部分。英国的长期战略希望到2050年捕获4700万吨二氧化碳。英国政府的战略将投资于研发、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基础设施以及示范项目,并向项目开发商提供奖励。此外,英国政府还建立了多个机构,将政府、行业和学术界聚集在一起,推动该领域发展。
中东和北非国家易受气候变化和主要石油经济体的影响,这使得该地区的气候行动势在必行且具有挑战性。随着采取气候行动相关呼声增加,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丹麦如何加强该地区的绿色伙伴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生命周期评估都认为电动汽车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传统内燃机汽车,但德国通用汽车俱乐部和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些研究则认为并非如此。为了客观地为政策提供信息,分析电动汽车的现有生命周期评估并确定车辆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潜在未来趋势,尤其是电池,似乎很重要。
如果欧盟要实现其气候和地缘政治目标,就需要在“欧洲绿色协议”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与海湾国家的接触。电力互联和绿色氢能是双方清洁能源合作最有前景的两个领域。欧洲人不应屈服于要求降低碳税目标的国际压力,包括碳边界调整机制,因为这仍然是碳氢化合物生产商向清洁能源过渡的强大动力。
为应对电力短缺,中国已下令煤矿企业增加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它还允许关闭的煤矿重新开始生产,并增加煤炭进口。上述措施无助于中国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中国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应将这场持续数月的电力危机转变为推动绿色计划的驱动力。
随着气候危机的升级,欧元区气候相关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加。如果过去的数据显示自然事件已经对通胀产生了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只会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而变得更大。本报告首次提供了自然灾害对欧元区通胀影响的实证证据,强调了欧洲央行在气候危机时代实现价格稳定所面临的挑战。
受碳边界调整机制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中国、土耳其、英国、乌克兰、韩国和印度。一些人可能会对这一政策提出异议,称碳边界调整机制是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单边措施。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在进行谈判促进符合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碳减排政策同时,采取碳边界调整机制暂停措施。
如果让公平、发展和保护气候在政治上可行的唯一方法是让富裕国家大规模提供低碳、低成本的新技术,那么这些国家就需要迅速行动起来开发这些技术。高收入国家应该迅速、充分脱碳。中上收入经济体也必须迅速、积极减排,这既可以直接限制未来气候变化,也可以进一步刺激全球对低碳创新的需求。
尽管欧盟对需要减少这种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有共识,但欧盟甲烷战略的实施及其预期成本是能源公司(包括波兰公司)的主要担忧。欧盟委员会将不得不考虑实施补偿和激励制度,以减轻拟议改革的影响。
人类活动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否认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然而,政治和社会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这一点还不太清楚。
发达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过去的殖民大国)消耗的“碳预算”远远超过它们的份额,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灾难责任不大,正在努力履行与其人口相当的基本义务。
显示 2230 条中的 1021 到 104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