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个月前,全球经济似乎将迎来相对强劲的复苏。新冠疫苗的供应在发达国家扩大了,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疫苗供应将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向发展中国家扩展。随着受疫情压制的行业重新开放,许多经济体公布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数字。现在,世界看起来大为不同。
兰德欧洲与丹麦数据公司Damvad Analytics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特别指出了挪威研究委员会可以考虑在未来实施的未来10年的一系列优先任务或有针对性的政策行动,以及帮助挪威发展有弹性的研究创新环境所需的潜在结构性措施。该研究审查了影响5个战略领域发展的趋势。
本文解释新的美联储数字货币将如何与现有支付系统交互,并回顾与引入美联储数字货币相关的政策问题。
越南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发展为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注入了新活力。越南保持平均每年超过6%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2000年到2018年,越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倍,贫困率从37%降至不到2%。
面对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过去十年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考虑将供应多元化,但其中大多数国家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取得进展。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障碍有待克服。
事实证明,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多元化影响了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反应。东盟经济体的出口越多样化,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或对中国的出口)就越能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化。
太平洋岛屿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偏远和地理上最为分散的一批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金融包容仍是一项重大挑战,许多人至今仍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本文分析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是否可以提升太平洋岛屿国家的金融服务水平。
6年前中欧班列每日仅有两趟列车前往欧洲,而2020年全年已开行12406列。尽管大多数中欧商品贸易仍走海运,仅少部分集装箱沿丝绸之路运输,但重点在于——这是实打实的业务。它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发展、让欧洲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人。中欧班列将中国和欧洲日益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新的特别提款权分配,这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在全球层面造成的金融影响而做出的首次努力。向世界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注入额外6500亿美元储备资产,是对许多国家感受到的金融紧缩做出的重要回应,特别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它们不具备许多发达国家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扩张空间。
新兴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为更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努力实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美国政府近日冻结了阿富汗政府储存在美国银行的数十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22吨黄金。引发世界舆论关于是不是应该把黄金尽量储存在本国,要不要减少购买美国国债,以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讨论。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总结经验,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简单移植和抄袭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不但坚持发展市场经济,而且也始终不渝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美国前政府放弃了面向国际的贸易政策。它试图通过双边并多以限制性措施(例如进口关税)来维护其利益,尤其是对中国的利益。利用金融市场反应,作者分析了美国对华限制性贸易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美国和全球经济。
决策者是时候认识到气候政策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现在就应该制定过渡战略。人们迫切需要对气候行动的宏观经济学进行更好、更精确的讨论。在这方面,辩论应更多集中于确定具有挑战性的过渡所涉及的机制和选择。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锂储量最大地区。“锂三角”将不可避免成为焦点。考虑到锂对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锂三角”地区大量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锂储量,拜登政府有充分理由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多年来,新加坡旅游收入所产生的GDP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相对稳定水平。然而,疫情暴发后,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旅游收入的总增加值规模出现下降。为让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附加值,新加坡需要与中国、印尼、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日本探讨“旅游泡沫”措施。遗憾的是,此类安排取决于新加坡和这些国家/地区的疫情状况。
人类食物系统是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并排放温室气体。据估计,全球每年会浪费约13亿吨食物。据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均浪费了11公斤食物,亚洲发达国家人均浪费粮食量更高达80公斤。随着食物浪费的加剧,粮食不安全、环境退化等问题日趋恶化。这表明,人类迫切需要创新解决方案。
为应对与美国的冲突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正积极推进扩大内需的战略。鉴于中国国内市场是影响韩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韩国有关机构和学者对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及国内市场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14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1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进口9.68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外贸持续向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期,受局部疫情反复影响,一些机构下调了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比如野村将中国GDP的增长预测从8.9%下调至8.2%,摩根大通从9.1%降至8.9%,高盛从8.6%下调至8.3%。再加上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比6月份回落,低于市场预期,出现了一些担忧中国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声音。
显示 12819 条中的 4261 到 4280 条结果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潮涌新疆70年 丝路新程:立体通道联通亚欧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