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几十年快速增长导致的社会与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型,中国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不断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包容性,提高发展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
本文比较了对2050年劳动力流入的商业预测和欧洲劳动力缺口的规模。根据合理估计,经济照常发展的情况将填补1/3的劳动力缺口。这表明,如果欧洲想要避免一场老龄化危机,就需要紧急转变。非洲显然是移民的来源地,这对欧洲和非洲双方都有利。
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对国家和监管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允许加密货币扩散并被用作一国货币的替代品,央行将失去铸币权,国家主权将陷于危机。作为回应,中国、印度等国的央行提出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想法,这是一种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国家数字货币。
印度凭借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相对具有成本效益的优秀人才库,正在成为初创强国。与此同时,全球对印度创业市场的投资也在增加。虽然进入印度市场的韩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只有少数企业成功在印度立足。基于定量数据、文献分析、企业案例分析、调查和深度访谈,本文研究了印度的初创生态系统,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虽然现在对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已经观察到一些趋势,可以做出一些预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方针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美国也不会回归前几任总统时期的贸易政策。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向数字化迈进,只要能够解决物质和人力资本短缺,以及数字治理和区域贸易协定方面的弱势和差距,数字化就有可能达到新高度。
本文构建一个新冠肺炎疫情之经济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其来衡量疫情演变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
日本表现突出:其连续3次刺激方案的总额估计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这一比例大约是美国财政刺激规模占GDP比例(约为26%)的2倍。然而,人们并没有积极地提出对日本经济过热的担忧。本文发现,尽管日本的数字看起来高得惊人,但其可自由支配财政措施的实际规模约占GDP的16%,大大低于美国一揽子计划的总规模。
上周末的七国集团(G7)峰会的一个议程是,用西方提出的“替代性”方案对抗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这个计划根本不是一个替代选项——最好把它描述为一个被美化的公关噱头,它未能认识到从一开始就凸显“一带一路”成功和吸引力的结构性因素。
为降低对美联储的过度依赖和恐慌,人们需要创建新的制度安排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人们可以加强央行和证券存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快地获得本币资金。亚洲经济体日益增强的金融互联性凸显了这种制度联系的重要性,因为这能够缓解一个市场的金融动荡蔓延到其他市场的风险。
卫星群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在接下来10年中,为构建卫星群,各国或将发射上千颗卫星。对于定位卫星,特别是低地球轨道卫星,可靠且负担得起的发射服务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是市场需求和特殊商业市场条件的技术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GDP增长的影响巨大。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本文确定了放大此次冲击影响的3种重要预先存在的条件:财政空间、国家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结构。
6月5日,在美国牵头下,G7成员国发表声明,支持把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设为15%。这一新协议或将成为穷国的束缚。拜登政府提出了一个“具有约束力的、非可选的”争议解决程序,以此向公司保证它们不会被多次征税。穷国很可能因此处在“错误”一端。另外,最低税可能会威胁到穷国使用税收激励措施来吸引投资。
“中国+1”战略最初由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即转移部分产业链到第三国。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加速推动企业落实“中国+1”战略,分散产业链风险已是许多跨国企业的共识。不过,“+1”战略听上去“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它不是单纯的一道加减乘除数学题,而是夹带着许多考验和挑战的综合题。
国际贸易历来被认为是“中性的”。然而,在实践中,即使是表面上中立的贸易政策也可能歧视女性。本文评估的是对性别问题的回应,而非性别影响。根据对贸易专家和谈判代表的采访,作者思考了贸易谈判对在贸易协定中纳入与性别相关的条款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并针对贸易协定、贸易谈判和国内政策提出建议。
202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相对较好的表现和非常有利的全球金融环境已经为中国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帮助。2021年中国并购活动很可能增加,也许不会达到2016-17年的纪录水平,但会高于2019-20年的水平。
金融合作对于增进双边经济联系,为公司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在国外市场开展业务至关重要。因此,金融合作是意大利和中国2019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的支柱,以支持后者的“一带一路”倡议。
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贸易对国家主权而言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总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安然无恙地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大衰退并未掀起保护主义浪潮。
美国政府在过去一年中采取极为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导致了新一轮的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四月世界主要经济区的PPI都超过了6%,物价上涨压力大。面对通胀压力,虽然受益于中国政府有力的防疫政策,我国的情况较为乐观,但我们仍要做好万全准备,切实降低经济风险,保障人民生活质量。
决策者必须采取行动,防止欧盟内部出现持久分歧,防止大流行病带来持久影响。首要任务是应对全球卫生紧急情况。其次是防止过早收紧财政政策,并通过国家预算提供额外的短期支持。
显示 12819 条中的 4541 到 4560 条结果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潮涌新疆70年 丝路新程:立体通道联通亚欧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