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到今天,希腊投资及其组成部分的演变提供了该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完整图景,以及其在重大危机后复苏的可行性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显然与希腊过去20年的商业周期保持一致,并为改革希腊增长模式的必要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研究重点关注年轻人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后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所面临的困难。该研究通过更详细地探讨年轻女性面临的困难,将重点放在性别层面。该研究还利用挪威劳动与社会研究所在北欧国家劳动力市场机构和动态方面的专业知识,从知识转移和政策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
2021年对英国零售能源行业来说是历经磨难的一年。自8月以来,已有26家能源供应商倒闭。这可能会损失超过30亿英镑,这将使每个家庭的家庭能源费用增加120英镑。本报告提出了走出当前能源危机的两阶段战略。
德国之声电台网认为,变种新冠病毒、供应链瓶颈、通胀与地缘政治紧张形势是会对2022年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因素。
有足够的数据表明,世界不仅以不同的速度前进,还有一些方面在倒退。2022年将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计,可以知道哪些类型的领导层在管理这一复杂的变革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或更有效。明年的国际议程将更少地关注“是什么”,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在哪里”和“谁”。本文介绍了2022年国际议程的十大主题。
中俄合作不仅对两个大国本身至关重要,也会为整个亚洲带来机遇。20多年前,有法国学者认为多个国家从北向南分布的亚太地区实际上与欧洲的地中海非常相似。这里的经济蓬勃发展,该地区极有可能成为新文明的发源地。后来,这位学者写了一本名为《亚洲地中海》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讨论了是什么促使欧盟制定自己的绿色能源外交政策,如何处理国内外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问题?此外,本文还审视了欧盟可以部署哪些工具来支持绿色能源转型并阻止第三国继续开采和生产化石燃料。它建议欧盟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采取坚定立场,并就其自身转型的影响与其当前的一些化石燃料供应商进行对话。
新冠肺炎疫情和几个供应短缺的例子揭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某些供应存在脆弱性。这些破坏以及某些来自外国的压力唤醒了许多国家对独立和主权的雄心。
本文首先讨论了欧盟对欧元区危机的管理以及这如何影响欧盟的经济、政治和治理,然后将其与新冠危机的管理及其对欧盟经济、政治和治理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文章最后指出了建立疫情应对措施的潜在障碍和绊脚石,然后概述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公平的欧盟经济治理的要求。
英国仍然拥有非凡的资产,可以制定有效的外交政策。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专注于英国的优势,避免在遥远的土地上进行军事冒险,并与欧盟和美国建立平衡、有效的工作关系。
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很少包括有损自身的措施,但这次,针对俄罗斯的情况显然不同。各国发出的强烈公开信息表明,制裁正准备针对以前幸免于难的金融和经济基础设施。毫无疑问,对俄罗斯实施“史无前例的制裁”会对被制裁者造成损害,但对制裁者的经济——尤其是欧盟——的影响可能也是巨大的。
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增长,尽管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明显放缓,而美国和欧元区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增速将变得接近(在4%和4.5%之间)。
mRNA疫苗是一种利用称为信使RNA(mRNA)的分子副本来产生免疫反应的疫苗。mRNA疫苗技术是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疫苗新技术之一,是一种通用度高、构建快、有效性高以及易于规模化生产的全新疫苗技术。mRNA疫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被证明作为疫苗基础具有突破性价值。
欧洲在人力资本、数据和可用融资方面的不足阻碍了欧洲公司对人工智能的采用。这些障碍也限制了欧洲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缓解这些在技能、融资和数据方面最紧迫的限制将大大有助于促进欧洲人工智能的进步。
作为美国曾经的“猎场”,中东是否会成为欧洲和中国之间竞争的优先领域?美国受制于战略疲惫,削减在中东的存在。由此,各方蜂拥而至以填补美国在该地区留下的空白。从土耳其到俄罗斯,从欧洲到中国,各方都有各自的雄心,各方都有各自的战略。
本文调查了与能源转型相关的一些主要地缘政治发展和问题。首先简要评估了转型的主要“赢家”和“输家”,然后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的新地缘政治,重点是关键矿物。文章还讨论了氢作为无碳能量载体的作用。鉴于对绿色技术供应链的影响,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值得特别关注。
在即将到来的立法期间,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议院将需要重新界定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责任范围。如果不考虑新的国际格局和所需的变化,就无法正确评估德国外交政策的行动潜力。国际权力的转移、西方立场影响力的丧失、威权主义的增强、多边机构的削弱、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越发紧迫——所有这些挑战都要求德国重新调整外交政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盟情咨文”中宣布的“全球门户”,即使不是欧盟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也是最重要之一。 欧洲未来希望推行以战略利益为导向的基础设施政策。这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
欧盟1日加入争夺全球影响力的大博弈,提出一项新的投资计划,将募集高达3000亿欧元的资金在世界各地修建基础设施。这一带有明确地缘战略使命的倡议延迟数年才诞生,旨在应对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相关文件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是内容毫无疑问说明了基建计划针对的目标。
12月2日是老挝国庆日,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今年的老挝国庆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历时5年建造的中老铁路于12月2日正式通车。本政策简报旨在概述中老双方的努力,并将探讨该项目为老挝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显示 5656 条中的 2541 到 25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