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崛起为汽车强国。这基于长期的产业政策和激烈的竞争。
近年来,技术快速进步和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促使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蓬勃发展。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气候和人口变化等仍构成挑战。因此,加强对自然灾害的抗灾能力和促进普惠金融对于减轻日益增长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至关重要。这种面向未来的做法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联合行动。
与去年相比,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几乎上涨了两倍。不仅许多公司和银行需要人民币,储户也将其视为最热门的储蓄外币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无论是在减少全球排放还是在推进绿色转型方面,欧盟都不能忽视中国。
与老一辈相比,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变得日益多元化。
世界经济论坛“工业领域的清洁电力”倡议邀请3位来自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高管和专家,为中国工业领域企业推进储能部署与应用提供见解。
在欧盟无条理的监管行动背后,隐藏着控制技术创新的欲望和顽固的保护主义倾向。
非政府机构全球能源监测组织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建的大型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180吉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159吉瓦,合计装机容量达到339吉瓦,远超美国的40吉瓦。
中国通过大力投资初创企业并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前进速度不断加快。
中国白酒生产商正在对这种烈性谷物酒的配方进行改良,以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包括纽约、洛杉矶和伦敦的鸡尾酒爱好者。
2023年,没有哪个国家对匈牙利的投资超过中国——其在匈牙利总计直接投资76亿欧元,占外国对匈牙利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在欧洲人购买的新车中,纯电动汽车仅占15%左右,其中约四分之一还是中国制造的。实际上,欧洲只能使用中国进口产品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同时保护国内产业。
中国的建设又多又快,处处是技术创新。地铁是带空调的,公交车是电动的,支付使用的是手机,通行使用的是面部识别。
在廉价、清洁的技术方面,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导者。任何阻碍最便宜低碳产品流动的措施都将增加转型成本,并减缓转型速度,从而增加欧盟无法实现减排目标的风险。
随着疫情过去,人们对中国的兴趣似乎正在恢复。2024年第一季度,到中国旅行的国际游客数量同比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一项针对十几个国家(不包括英国)游客的15天免签计划。
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构成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南部通道,形成东亚、东南亚通往中亚、西亚、北非和南欧的边境运输通道,促进亚欧间的人流、物流。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2011年至2020年的91篇论文数据,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和动态。
匈牙利政府看来,通过发展贸易关系、中国增加对匈投资以及由中国公司实施并由中国贷款资助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可以为其带来经济利益。
中拉合作是双方的自主选择、符合双方需要,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中国将持续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显示 5529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