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Frans-Paulvan der Putten发表题为《欧洲港口和中国的战略影响》的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对欧洲港口的投资迅速增长。这一过程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在欧洲港口影响力不断增长的意义以及欧洲如何应对的辩论。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Alice Ekman发表题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地缘政治的新战场》的文章称,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下一个流行的政策和研究主题: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不同部门(建筑、交通、能源、水等)、咨询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目前正在开发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
欧盟最新版《网络安全法案》进一步加强了欧洲的监管能力。监管、竞争和产业政策以及对创新的支持必须与安全和网络外交政策相关。关键问题将是欧盟能否以及如何在保持数字空间的自由民主传统的同时,成功地增强欧洲的数字主权,并确保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必要的战略相互依赖。
鉴于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采矿业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但是,蒙古一直面临着所谓的“资源诅咒”,现在正面临着与资源有关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挑战。鉴于其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内陆位置,蒙古在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困难。
大欧亚大陆概念是21世纪前25年俄罗斯外交政策思想所展现的技术官僚主义与浪漫主义方法的结合。俄罗斯必须努力让大欧亚大陆概念与自己的愿望相结合,以转变与对其边境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的关系。即使在今天,大欧亚大陆的概念仍然含糊不清,因此引发担忧,但不会造成潜在参与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019年12月11日WTO上诉机构因法官缺位正式停摆,但这并不意味着多边贸易规则终结。全球贸易体系的前景喜忧参半:对于中美关系,美国将无视所有规则,但几乎没有全球重返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恢复其具有独立性和约束力的争端仲裁的旧体系似乎也不大可能。2020年世贸组织仍将存活,但不会繁荣发展。
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不仅将对美国的外交和国内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还将阐明民粹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右翼政治的未来。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特朗普与潜在的民主党对手的支持率相当。虽然当前无法对特朗普能否连任做出明确预测,但无论竞选结果如何,这都将是历史性的。
本文旨在了解各国为何以及如何提供医疗保险,特别是向落后群体提供医疗保险。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研究了49个地理、经济和文化存在差异的国家,这些国家要么实现了全民健康覆盖,要么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并确定了潜在的全球和区域趋势,以及每个国家尝试扩大医疗保健所面临的推动力、策略和制约因素。
2019年暴力抗议和政治动荡在整个拉丁美洲蔓延。过去几个月,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爆发抗议活动,而阿根廷选举了新领导人,玻利维亚总统在与政治对手和军方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后辞职,秘鲁领导人正面临政治危机。对贪污腐败、经济差距和生活成本上涨的愤怒加剧了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导致能源行业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唯一规范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多边贸易体制强大的生命力和制度优势。世贸组织必须重塑自己,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能幸免于难。具
非洲国家税收金库最大的漏洞不是浪费或盗窃问题,而是一开始从未收过什么税。造就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非洲国家政府曾一直依赖援助和自然资源维持生计。因此,它们从来就没有认真对待过税收。现在,较低的油价正在迫使非洲国家进行反思。外国援助的变化也是如此。
澳大利亚大火有以下教训:气候变化或加强了此次大火的严重程度;随着火灾的恶化,评估和控制火灾的现有办法过时了;气候变化的代价不再只是抽象的温度预测,而是成为现实,围绕它的政治也将发生变化。迟早,在世界各个干燥、炎热的地方,未能应对气候灾难的政客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公信力烟消云散了。
武器和军民两用物品出口管制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各国侦查、调查并在适当情况下起诉发生的任何违法行为的能力。但这也是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欧盟成员国甚至也是这种情况,其中许多国家在调查或起诉出口管制犯罪方面经验有限。
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包括导弹技术管制制度、澳大利亚集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供应国集团和瓦森纳协议四个机制。这些机制在努力应对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会影响其履行关键职能的能力。而且,尽管具有类似的职能,但传统上各机制之间的官方参与有限。
欧盟新任贸易专员面临着三重挑战:(1)WTO改革、潜在的贸易摩擦和欧盟的角色。(2)推动欧洲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进一步可持续融合。(3)推进贸易一体化,同时以连贯的方式促进欧盟价值观。
2019年俄罗斯经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这些成就应成为继续抵御外部冲击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除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还有显著的汇率稳定,强劲的股市表现以及目前被认为是国家项目的启动。这些项目被认为可在中期内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处于防御地位。中国精英并没有试图破坏该国与美国的经济共生关系,而是被迫走美国坚持的道路。试图遏制中国的美国所施加的压力驱使北京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通过对中国及其最亲密盟友增加贸易壁垒和实施制裁来施加政治压力,实际上是在促使北京在不依靠有利的外部条件的情况下更加明确地阐明其发展目标。
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意识到了中东的动荡过度消耗了美国的资源和注意力,而这些资源和注意力本可以更好地集中在亚洲。奥巴马试图通过谈判将美国拉出中东,但失败了。特朗普则正试图采取雷霆手段,为美国劈出一条出路,但他也有可能失败,因为特朗普的对伊策略依赖于美国在中东的存在。
通过大量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信息技术系统,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数字化。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这些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令效率大大提升,但它们似乎并没有对生产力做出贡献。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尚需要时间,但人们可以为公平分配人工智能的利益而努力。
尽管谈判延长,但由于在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以及涉及石油的税制改革方面缺乏共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总统在12月20日仍未签署加深两国经济一体化的文件。未能与俄罗斯签署协议意味着白俄罗斯将对能源合作以及从欧盟获得投资和贷款越来越感兴趣。因此,欧盟可能会增加其在白俄罗斯,特别是中小企业领域的经济和投资参与。
显示 5658 条中的 5381 到 54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