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英国的通胀压力比欧元区出现更早,而日本几乎没有压力。欧元区的通胀主要来自供应冲击,而美国和英国则是因为需求强劲。欧洲央行比英国央行和美联储晚了几个月加息,这与宏观经济差异一致。尽管如此,这三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都太迟了。
英国《经济学人》发表题为《电动汽车行业会不会还未繁荣就耗尽动力》的文章称,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0年,电池驱动的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占比或会从2021年的10%上升到40%。这可能意味着每年销售2500万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
全球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但是在非洲实现安全怀孕的道路上充满障碍。其中最严重的是人们缺乏获得保健的机会。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由当地健康科技初创公司设计和运行的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出现了。
电动车似乎势不可挡。关于生产目标,汽车制造商正在超越自己。行业分析人士正在努力跟上这一趋势。彭博新能源财经称,到2030年,电池驱动的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中所占比例可能会从2021年的10%上升到40%。取决于你问谁,这可能意味着每年销售2500万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
黄蜂和蜜蜂等已进化成擅长飞行的“建筑师”。受这些昆虫建造团队启发,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机器人专家米尔科·科瓦奇(Mirko Kovac)设计出一种新型建造方法,研制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
中国新经济战略的其他支柱还有绿色科技,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在优秀的大学和高额科研投入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或将成为加纳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在美国等国企业在云市场、网络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欧洲要拿回数据主权,重新获得选择和行动的自由。
在全球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大多数国家都需要更多机器人来维系增长活力。
企业必须开始考虑安全的量子跃迁可能是什么样子,并了解它们对加密和数据构成的风险以避免业务运营中断。本文为安全的量子跃迁提供了指导。
2021年4月,欧盟发布《人工智能法》提案,试图规范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基于风险的方法使其与欧盟价值观和基本权利保持一致,它旨在为人工智能的使用创建一个共同的监管和法律框架。作为欧盟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该提案目前正在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层面开展进一步审议和讨论,预计可能于2023年中期生效。
全球化并未消亡,它甚至可能不会消亡,但它正在改变。
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基于可再生电力和无碳分子的能源系统转变,将显著影响现有的价值链并将生产转变为消费生命周期,从而极大地改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
有证据表明,即使在放松封锁措施之后,雇主仍继续提供远程工作。这种趋势可以在广泛的职业领域看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职位可以在技术上实现远程办公。欧洲应该调查跨境远程工作者“数字前沿工作者”身份的可能性,并为拥有传统雇佣合同的人提供支持性法律框架,以消除跨境远程工作的障碍。
我们以为物理学是专门研究某些技术问题的知识领域,但事实是,物理学——或研究自然的科学——无处不在。它在我们的体内,也在疫苗或药物中。连我们享用的海鲜饭中都有它的身影。这就是为什么生物物理学,即一种从物理学角度研究生命科学的方法,有可能掀起下一次科学革命。
瑞士再保险公司近期发布报告称,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正在重塑保险公司的优先考虑事项,它们日益把重点放在帮助建立经济韧性和促进绿色能源的转型上。
追求创新战略对于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增加公司的产出至关重要。在正常时期已经很重要的事情,在危机时期可能变得更加重要:当公司销售额急剧下降时,它们必须通过创新战略制定可持续和动态的复苏路径。作者使用2008年希腊经济危机来调查企业在深度和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如何反应。
区域因素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增强了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包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发展机构。过去几年的疫情充分表明,在各国开展反危机刺激措施时需要加强协调。与国家和全球发展机构相比,区域一体化安排及其发展机构在区域层面引导这些刺激措施跨越国界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从2014年到2021年,严重缺乏粮食保障的人数增加了3.5亿以上,从5.65亿增加到9.24亿。这种增长势头在2019年至2021年间尤其强劲,影响到2亿多人。2021年,近23亿人即世界人口的29.3%处于中等或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态。到了2022年,几乎所有指标一片飘红。
云计算的出现有望改善企业利用IT解决方案的方式。预计公司将用更有针对性的云解决方案可变支出来取代对IT的大量且不灵活的固定成本投资。此外,云计算的使用有望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因为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快速定制所需的IT。
显示 5625 条中的 1621 到 164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