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肯尼亚东部沿海地区的夸莱郡希莫尼镇凌晨的薄雾中,当地渔民把渔网撒入大海,捕捞上的野生鳀鱼将就近送往中企建设的加工厂。穆罕默德·哈伦和同事们对这些渔获进行初加工后,合格的小鱼干将被送入冷库,经过30余天海上航行去往湖南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
60秒,跟随镜头一起领略非洲的独特魅力。
尼日利亚总统发言人阿朱里·恩盖拉莱日前在首都阿布贾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尼日利亚将中国视为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尼中合作关系将走向长远。
8月2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来自76个国家191家中外媒体代表紧紧围绕“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开展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
“自2009年启用以来,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运行良好,至今仍是喀麦隆乃至中部非洲地区最好的体育馆之一。”体育馆馆长亨利·姆巴佩·迪邦盖说,这座体育馆极大地丰富了喀麦隆民众生活。
Kilimall由中国创业者于2014年在肯尼亚创立,是一家扎根非洲的本土化中非双向电商平台,如今已成为深受非洲民众喜爱的在线购物平台。从下单到投递,一件商品会经历怎样的故事?来自肯尼亚的露丝走进Kilimall,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非洲多国,货币上的图案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成就。从水稻到水电站,从大桥到大楼,多项中非合作标志性成果被印在这些非洲国家的货币上,流通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拥有超过14亿人口、约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非洲,孕育着上千个不同文化习俗的民族和50多个不同特点的国家,有多样的气候、地理和历史,有挑战、有发展、有进步。只有深入了解非洲,才能打破陈见和误解,真正认识这个充满生机的多元大陆。
“喝过尼罗河水的人还会回来。”回忆起六次援非经历,73岁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退休职工冯育德眼神里满是怀念。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中国援苏丹医疗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当地谚语。
2006年,中国菌草技术专家来到卢旺达开展菌草技术合作项目。如今,菌草技术以培训、教育、合作与援助等方式在40余个非洲国家落地生根,持续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和友谊。菌草不仅仅是“致富草”“幸福草”,更是连结中非的友谊草。
9月1日,新华社将推出重磅纪录片《真实亲诚的朋友》,让我们共同见证中非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
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8月31日在重庆举办。围绕“拓展机遇之路 共享美好未来”主题,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8月28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云南省委宣传部报送的中国(云南)—柬埔寨“游云南 看吴哥”遗产地之声系列活动入选2024“一带一路”建设案例。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8月30日表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主张和追求。双方将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契机,汇聚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全球南方”力量,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马累消息: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8月30日在社交媒体发文,对马中友谊大桥通车六周年表示祝贺。
8月30日下午,在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开幕前夕,阿根廷、保加利亚、中国和埃及等四国7名记者在重庆共同发起《媒体使者倡议》,倡议媒体记者通过新闻报道当好“四个使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笔触架起国际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湖南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随着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两地交往日益密切。
据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介绍,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至今年8月29日,中老铁路老挝段已实现安全运营1000天,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乘坐列车的各国旅客提供了最安全的出行保障,这与中老两国员工们日复一日的辛劳分不开。
来自中国、马来西亚两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及媒体代表8月30日齐聚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就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利用率、进一步释放RCEP红利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显示 44119 条中的 3101 到 3120 条结果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敦煌文博会展现多彩丝路文化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解锁无人科技应用全场景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