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需求回升为市场提振信心。随着防疫政策调整,中国个人消费逐渐回暖,深受富裕阶层热爱的欧洲奢侈品乘上东风。
中国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在这一令人瞩目的数据出炉后,摩根大通和花旗分析师均上调了2023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加蓬总统邦戈4月18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9日,中加同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远超专家预期,同比达到4.5%,而有关疫情的限制措施在2022年12月才刚刚优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结果也证实了统计数据的乐观:不久前还空荡荡的马路,如今已出现堵车,餐馆排起长队,公园和购物中心人潮涌动。
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访问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意味着对巴中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同时也将加强相互承诺和支持,以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全球治理。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商业代表在北京举行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战略对话,双方都在寻求深化经济关系。
特斯拉和中国公司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反映了汽车制造业前所未有的剧变。最明显的转变是电气化。尽管少数汽车制造商仍在尝试氢燃料电池,但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关键技术。
大众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如此强大的公司如今却可能受到威胁,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大众汽车老板希望重塑公司,以充分利用老牌汽车制造商的优势,同时向特斯拉和中国人学习如何调整业务。
在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竞争日益激烈。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和特斯拉等欧美企业展开竞争,出现了降价两成的动向。
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应用技术大学汽车管理中心的负责人斯特凡·布拉策尔就此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和互联性方面越做越好,越来越有创新性。中国汽车现在与西方汽车几乎没有区别,有时甚至更好。这也逐渐反映在销售数据上。
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对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而言,这是一件大好事——他正计划把印尼政府所在地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
如今全球一半以上消费者生活在亚洲,其中,中国和印度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这两个国家现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全球消费阶层三分之一,占全球消费支出约四分之一。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增长4.5%,超出专家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中国将是未来5年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其占比将是美国的两倍。
根据一份新报告,2022年,4份矿业协议助推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额有所增加,增至约14亿美元(20.8亿澳元)。这是6年来中国对澳投资额首次出现好转趋势。
4月13日,中老铁路开通跨境客运服务,预示着两国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20 世纪初,至少有100 家美国公司手工制造昂贵的汽车。规模经济理论导致该行业向少数几家大公司集中。现在,这一过程发生了逆转。随着中国购车者口味的变化,欧洲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利的能力正在减弱。欧洲汽车品牌曾经享有重要地位,但它们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竞争对手反应迟缓正在冲击其销量。
摩根大通和花旗的分析师上调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此前中国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大大好于预期。
分析人士说,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但中国游艇市场的未来看起来有利可图,这也表明该国旅游业和高端消费市场强劲反弹。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正在加速走向电动化的未来——这让全球老牌汽车厂商落入慢车道。
显示 8037 条中的 2481 到 25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