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影响作斗争正成为美中竞争的另一个领域。但美国目前明显处于下风。在疫苗生产的早期,美国的政策侧重于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从一开始,中国就试图将其生产的疫苗作为外交政策工具。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作为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的超级大国的形象。
本文研究中国在非洲港口、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的作用,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这些领域的发展理由和参与者。本文涉及两个案例,莫桑比克贝拉发展走廊的贝拉渔港和肯尼亚的拉普塞特走廊,并分析它们在环境、社会经济、透明度和债务标准方面的影响。
拜登出任总统后,全世界都期盼新一届美国政府实行完全不同于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但令人失望的是,拜登保留了前任对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虽然有一定可预见性,但也更冷酷。在美国国内,抨击中国几乎成了“政治正确”,也是两党共识。
韩国等与美国和中国有着长期伙伴关系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现在正在对这些交往采取更灵活的方式。韩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奉行选择性合作的政策,以避免与中国过度敌对,同时尽量不淡化其与美国的联盟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在入主白宫的前6个月里已用行动表明了改变中东优先事项的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显示出减少军事存在的愿望。也许是因为对于美国而言,该地区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不再是其利益的关键领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启程前往新德里,他将会晤印度总理莫迪和其他官员。事实上,华盛顿主要是想说服印度更为积极地参与“四方安全对话”,除新德里外,其成员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但专家认为,新德里希望实现印中关系正常化,不会唯华盛顿马首是瞻。
为什么西方领导人一直如此严重地误解中国?我们在研究中逐渐发现,商界和政界人士往往执着于有关现代中国的三个得到普遍接受但本质上是错误的假设。这些假设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的认识存在缺口,而这些缺口促使他们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做出了具有说服力但存在严重缺陷的类比。
尽管美国政府更迭,但对中国技术采取的围堵政策和行动保持不变,并继续施加国际压力,阻止其他国家将中国企业纳入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但这一战略在拉美几乎没有奏效,拉美将5G技术视为经济复苏的新途径。
在疫情危机期间,中国不仅迅速提供物资,并作为全球卫生援助提供者,为危机管理开辟了道路,在解决卫生安全问题的同时,可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这将减少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不平等,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并有可能扩大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立足点,从而实现高层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非洲的很多交往是其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世界上64%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环节,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这样的事态发展应被视为积极动向,而不是威胁。
美国固守“共产党国家无法创新”的意识形态固有观念,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决心,率先挑起了一场可能比华盛顿以为的要艰难得多的竞争。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非洲悄然展开,众多电子钱包在非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数字转账,其中一些电子钱包由中国技术提供助力。
消除贫困不是中国独有的任务,这是全人类的目标。正因如此,那些致力于实现该目标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才关注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然而,许多减贫项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试图通过收入转移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光给钱是不够的,多角度扶贫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以独立外交参与世界事务并发挥“全球性大国”的独特作用,是 “戴高乐主义”的精髓。“世界每逢有大事,法国决不能缺席。”数十年来,法国除在欧洲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外,还力争在非洲和中东事务中发挥与其他大国不同的独特作用。
近期,我国疫情有所反复,全国日增确诊病例数达数十例,但随着民众疫苗接种数迅速增加,在严格防疫及追踪下,我国并没有再度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我们需要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有的生产生活。
中国在支持全球健康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上,中国的卫生合作主要以向海外派遣医疗队、建设卫生基础设施和捐赠医疗用品为主。然而,过去10年,中国的兴趣增加,参与全球卫生事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一些高层战略出炉,以帮助塑造该国不断变化的角色,并增加了对国际或多边倡议的支持。
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多边方法必须超越象征性的决定,而朝着多方利益相关者、相互关联的实施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13使成员国有机会加强对大型发展项目的问责,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13的多边问责制可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免受负面环境后果影响,并有可能激励中国将其投资用于实现气候变化的共同标准。
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目标,是进行“可控的战略竞争”,这要求美国及其盟友避免把中国妖魔化。
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看好“一带一路”,因为它有助于发展经济。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对此,中国迅速采取措施,通过确保资金流动和材料供应维持“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进行,进而降低了疫情影响。
美国希望看到东盟起来反抗中国,但在中国日益上升的实力赫然显现的背景下,美国任何批评中国的表态都会因为现有的观点分歧和威胁认知而受到怀疑。
显示 8056 条中的 4201 到 42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