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将由长征5B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天宫”空间站将支持天文学、太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项目。美国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在2020年将停止运作。美国决定不与中国开展太空活动合作。这或是中国独自建设空间站的部分原因。据悉,中国将不会与美国的国际空间站竞争,而要取代它。
在人类的大多数历史中,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强国。直到工业革命后,西方人才有资格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中国闭关锁国,接连遭遇战争失败和内乱,彻底沦为了技术发展的旁观者。现在,中国又回来了。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BRI)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贡献,国际上存在着广泛的辩论。本文评估了这种关系,并全面审视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肯尼亚合作及其对肯尼亚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它的论据基于官方文件和数据,以及基础研究。 它的发现有助于讨论“一带一路”对非洲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包括基础设施、能源、港口、铁路网和以人为本的项目,这些项目加强了巴基斯坦的贸易连通性、出口潜力和地缘政治相关性。巴基斯坦和中国认为,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将补充两国的经济发展,还将为巴基斯坦欠发达地区带来和平与繁荣。本文重点关注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BRI)在如何定义以及到2030年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多大贡献方面,是重大学术和政策辩论的源头。本文旨在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些辩论,着眼于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回顾了中国在“数字丝绸之路”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被投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信息和通信技术投资具有使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受益的变革能力,但不应高估其惠益。在虚拟世界中加强活动需要与现实世界相匹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所有大型经济体一样,中国面临着确保可负担的能源的供应和环保问题。十年前,中国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差的空气质量。现在,这种情况已大为改观。不幸的是,印度城市却变成了世界上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国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2019年11月,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通过了一项国际条约。该条约确定了5G无线技术的频谱,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拉丁美洲为下一代电信做准备,许多因素都将影响该地区的5G部署。本文对拉丁美洲移动电信格局做出了五项观察。
2019年8月,美国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它与中国的贸易战由此进入了货币和金融领域。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故意压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促进出口。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卷入中美贸易战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人民币汇率不只是贸易问题,也是中美之间更大的主导权竞争的一部分。
虽然欧美双方在方式上仍有分歧,但在过去两年中,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互动有所加强。大西洋两岸关于亚洲和中国的议程现在比美欧首次磋商时要广泛得多。消除现有的刺激因素将为欧美在多个方面进行更密切合作打开大门。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能源投资受到越来越多审查,中国政府宣布一系列多边倡议,旨在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份绿色倡议。其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最具希望,但它们也面临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风险。
众所周知,一国内部存在各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本文把中国全国性的增值税退税政策改革作为一个自然实验,目的是找出因地方保护主义而存在的这些国内贸易壁垒,并研究它们对出口和出口企业的影响。由于退税负担转移,改革让省级政府有更大动机阻止非本地商品流向本地出口中介机构。
中美间的裂痕依旧很深。除贸易外,中美两国还在人工智能、数字空间和5G领域上爆发了一场技术战。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放缓。随着更多行业的卷入,这场冲突的成本不断上升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对于印度而言,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是一个战略机会。
从几十年来最严重经济放缓,到中美贸易和技术冲突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挑战。因此,中国是否会采取更具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最新信号表明,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债券违约率上升、经济增速降至几十年来最低水平,但中国可能不会出台全面的刺激措施。
近年来,中国对欧洲海港的投资迅速增长。这一过程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在欧洲港口影响力不断增长的意义以及欧洲如何应对的辩论。这一过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的一部分——特别是其海上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MSR),也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的体现。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暂时停止了两国关系的危险发展势头,但远没有达到双方的谈判目标。美国贸易政策已成为主要由总统选举利益指导的行政部门来决定。同时,中国表现出了抵抗压力的能力:它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按照自己的步伐,在外国投资、服务自由化和知识产权等领域选择性进行结构改革。
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第二届任期期间,马来西亚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即寻求与中国交好,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崛起的中国,同时努力避免自身受到越发动荡的世界环境的影响。
中国以市场为导向且具有全球供应链工业基础的技术性崛起在世界历史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这并不代表着中国一定会借此成为世界一流技术大国,但为中国提供了获取21世纪关键技术的确定性优势的可能性。这让西方国家十分焦虑,尤其是美国。
中国企业认为,它们可依赖于一套完全不同的组件来发展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绕过内燃机行业的先驱,在新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这可谓中国汽车行业黯淡的前景中的唯一一缕曙光。即便中国车企失败,中国也将成为远早于任何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大型市场,这将使整个行业受益。
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下一个流行的政策和研究主题: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不同部门、咨询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目前正在开发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本报告从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将智慧城市视为国家之间地缘政治竞争的潜在领域。
显示 8246 条中的 6121 到 61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