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和北京间的经济关系发展蓬勃,中国已成为以色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外国投资来源地。然而,美国对中国对以色列战略资产的影响力日益警惕,由此导致的紧张局势限制了中以关系的发展。为缓解这种紧张局势,以色列安全内阁于10月30日决定建立一种监管外国投资的机制。
人们可以从过去两年来的中美贸易战中得到一些重要教训。首先,尽管美国是一个比中国更大,技术更先进的经济体,且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要比美国进口中国的商品多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牌都掌握在美国手中。其次,中美“脱钩”很难。开战以来,覆盖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几乎没有任何重大变化。
尽管莫斯科在建立远东经济特区方面有着强烈的政治意愿,但它未能制定出体面的战略。这影响了经济特区的治理。在缺乏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惯性会影响远东经济特区的效力。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吸引投资方面,莫斯科与当地的利益冲突导致在经济特区内开展业务出现问题。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权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在中美两国进行贸易谈判(或称“关税大战”)期间,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与中国正在进行规模小得多的贸易谈判。新西兰和中国在2008年签署贸易协定,现在刚刚完成“升级”。中美谈判与中新谈判的性质有些不同,但美国可以从中新局势中吸取一些教训。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时断时续,让观众很难跟上事态发展。不过,在两国接近可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之际,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为何美国人应该欢迎取消即将到来的最后几轮对华关税。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近日接受德国《外交杂志》专访时表示,中德“一带一路”合作起步早、合作实、前景好,中德在沿线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相信“一带一路”合作将成为中德互利合作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外交政策引起丹麦和欧盟的警觉,同样,中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崛起也带来新的挑战。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丹麦必须与之保持合作:脱钩不是解决之道。但是,如何应对中国对丹麦外交和安全政策、经济竞争力、福利和国内民主价值观构成的风险,则需要进一步的辩论并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仅是两个巨型经济体之间的冲突,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公共谈判方式的冲突。
巴西需要中国的资本来减少其巨额公共债务和为其农产品寻求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在与美国进行战略对抗时,中国需要更多的盟友。在新兴世界中很难找到比巴西更大的市场。巴西和中国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对两国来说都是好事。
近年来,海洋领域已成为欧盟与印度互动的关键领域之一。海洋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很多行动者反思他们在公海安全和治理方面的政策。在此背景下,本政策简报旨在分析欧盟和印度在印度洋地区连通性方面不断演变的政策方法如何影响潜在的海上合作和倡议,以及在这种变化的政策背景下,经济和安全合作有哪些潜在途径。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卷入了一场严重的贸易争端。那么,社会科学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争端呢?本文概述了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概念和命题,这些概念和命题有助于人们理解正在进行的中美经贸摩擦。
作者认为,美国、欧盟和中国应共同努力解决贸易摩擦的关键问题,例如强迫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国家资助的补贴和关税提高等。在此过程中,不应将中国视为WTO的局外人。它对欧盟的战略应该是扩大影响并帮助在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建立一个三方组织。同样,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应将迅速与中美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优先事项。
如今,中国似乎准备成为5G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和先行者。美国可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迹象表明,美国政府正开始更多地关注5G技术,这令人鼓舞,但迄今的政策与美国面临的风险不匹配。而且,特朗普政府必须重新构建和调整其在5G领域的竞争方法。美国应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政策重点应是推动安全、协作和健康竞争。
属于保守派自由党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5月份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出人意料地获胜,连任成功。这意味着该国的外交政策得以延续。莫里森9月份访美一事证实,澳大利亚旨在加深与美国的战略联盟。同时,澳大利亚与中国保持全面的伙伴关系将变得更加艰难。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措辞经常变化,但关税升级对两国都造成有案可查的经济损害。扩大冲突只会增加损害,并波及全球经济。本文利用可计算的全球经济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未来数月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形。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经济项目负责人Roland Rajah等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贷款援助》的文章称,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没有蓄意开展 “债务陷阱”外交。中国如果想要避免外界对其“债务陷阱”的指责,则需要大幅调整其方法,包括采用与多边开发银行类似的正式贷款规则。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发表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Sofia Graziani题为《中国参与非洲事务的多个层面》的文章称,今天,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同时也是非洲的主要捐助国之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寻求全球影响力和软实力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加强。
日本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受益于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和与中国的地理优势。但是,随着中美竞争的深化,这种优势越来越变得像是一种诅咒。鉴于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容易接触中国,它们发现自身很难放弃中国市场。
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美欧关系恶化。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做法对欧盟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美国国务卿蓬佩奥9月访问布鲁塞尔期间,提议重置欧盟-美国关系。
菲律宾的铁路部门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地面运输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公路交通流量,进而导致了交通拥堵和污染加剧。马尼拉既没有财力也没有技术能力来改善其铁路网络,因此它开始寻求外国投资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指出,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铁路项目上的投资既具有商业动机,也具有地缘政治动机,但中国项目的收益将低于日本项目。
显示 8246 条中的 6241 到 62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