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澳大利亚外交的新兴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太平洋地区启动了许多基础设施和连接(I&C)计划,旨在弥补困扰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差距”。其中的竞争,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的这类计划的之间的竞争,使澳大利亚外交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在战略公开信中,欧盟称中国“是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经济竞争者,也是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系统竞争对手”。的确,意中签署谅解备忘录引起了激烈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它使意大利在充当对话伙伴方面占上风。意大利是否会担任这一角色还有待观察。
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加快以及中美关系紧张,北京无疑将调整与英国的双边关系,并重新评估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及布鲁塞尔的伙伴关系的价值。作者认为,中国希望与英国建立双赢关系。
中国和欧洲正面临着类似的全球挑战: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稳定和国际秩序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威胁。在共同的全球威胁下,中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中国真诚希望欧洲保持强大、向前发展、和平稳定。中国人从未将欧洲视为一种威胁。
日本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政策”是东京在印太地区经济和安全战略的核心。尽管日本决策者不公开承认这一点,但“自由开放的印太政策”不仅旨在使东京能够在经济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竞争。
作者在文中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法国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一倡议并着手考虑如何做出回应。法国当局尚未签署关于“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但他们正在逐个项目地寻求合作。
粉尘污染问题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检查空气粉尘浓度成为了公众的日常习惯。鉴于粉尘这类空气污染物会无视国界地扩散,因此单一国家治理此类污染的措施有限。这是各国之间应就此问题展开合作的原因。
本文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政策变化、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还分析了短期和中期中美关系的三种可能前景。
意大利的加入为发展“一带一路”提供了巨大驱动力,这也有助于中国通过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维护其在欧盟的利益。欧盟国家正在改变它们对“一带一路”的立场,“一带一路”正在欧盟引起“多普勒效应”。
中国应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成为让各方满意的一项区域性事业。强有力的政治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基石,但这种合作并非招之即来。作者认为,在充分发掘“一带一路”潜力的道路上,存在着三大阻碍:政治不和谐、贸易不确定性和技术颠覆。
中亚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由于欧亚一体化政策面临重重障碍,俄罗斯正在加强其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
过去经常有人说,中国喜欢对欧盟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但在这个复杂的新时期,情况可能第一次发生了逆转,现在在与欧洲的关系上,中国正被欧洲分而治之。
要成为数字市场的全球领导者,中国需要放宽对互联网的严格控制,改善数据和电子商务政策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竞争肯定会给中国的数字企业带来风险,但也可能带来新的机会,充分释放该国的数字实力。
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对华贸易战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直接后果,研究了面对中美战略竞争,欧盟的选择。欧盟最后一个选择是将重心转移到中国,或者至少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
3月,中意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份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很有可能会让意大利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员。意大利是七国集团成员,在欧盟有着重要的经济影响力,中意两国签署备忘录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崛起,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及从中国的进口都大幅增加。受此影响,韩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很大一部分都消失了,但同时也创造了相应数量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韩国制造业就业从21世纪前十年开始的反弹趋势。
要了解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现状,应看政府行动,而非其言辞。近期的行动表明,联盟政府希望加深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油价和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此外,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对于理解为什么全球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基本面来解释至关重要。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油价极其重要,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五年占据了主导地位。
伊朗高级官员最近对中国的这些访问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即德黑兰正在寻求重新调整其有利于亚洲的政策优先事项。虽然“东向”战略无疑可以让德黑兰释放其经济潜力,但它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美国的二次制裁和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建立有利关系的类似推动下。
总的来说,南亚小国从中国与它们和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接触中受益。中国的项目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的互联互通以及与外部贸易网络的联系。南亚小国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为发展项目融资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和意想不到的后果,它们正在权衡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与中国未来参与的潜在战略成本。
显示 8236 条中的 6701 到 67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