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透明度真的是解决财政可持续性挑战的答案吗?价格透明度很难定义,定价数据也很难寻找、清理并以一种可用的方式呈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参照其他国家的公开可用价格可以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和效率,因此,让医疗系统成为商品和服务的智能购买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意大利成为了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发达国家。这在欧洲引起了争议。目前,欧洲对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强的政治作用和自信心日渐警惕,而意大利在此刻拥抱中国,这颇为令人担忧。正如欧盟委员会和外交事务高级代表所称的那样:欧洲越发认识到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平衡发生了变化。
不可否认,与中国的关系是印度国家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对于未来的中印关系,印度西部的思想家、分析家、学者和观察者进行了很多思考并拟定了一些计划,这些想法和计划随后在浦那市通过辩论和讨论得到了加强,因此可被称为“印中关系浦那行动计划”。
本文认为,将华为和中兴与国际市场隔绝开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不利影响。印度或可利用这个机会与全球参与者讨价还价,获得5G服务的好价格。这也可成为印度用来纠正与中国贸易不平衡的筹码。印度决定允许华为竞标5G基础设施发展并继续其在制造业和研发方面的投资,这符合其国家利益。
近日,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脸书和推特上提问,世界正处在一场新冷战中吗?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调查者回答了“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Selina Ho认为,世界并没有经历新的冷战。中美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和两种发展模式(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间的较量。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ola Casarini发表题为《意大利支持“一带一路”对欧盟和美国的影响》文章称,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是七国集团中首个这样做的国家。通过备忘录,意大利寻求中国给予意大利公司和“意大利制造”产品更开放的市场准入,以及在倡议框架下中国加大在意大利的投资。
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T.V.Paul发表题为《为何制衡中国没用:了解“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的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有一项鲜有人关注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以外的重要作用——防止亚洲小国与美国、印度或日本形成军事或“软”制衡联盟,是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楔子”战略的主要工具。
研究表明,来自中国的进口竞争加剧导致日本企业的创新活动增加,这与2016年Bloom et al.等欧洲企业的研究结果一致。日本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摆脱了中国拥有更多相对优势的低成本制造业产品。相比之下,专注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公司完全不受中国进口竞争的影响。
该研究旨在探讨从印尼的发展和战略角度出发,如何在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倡议的背景下进行定位。虽然推动多边稳定机制的动机主要是经济因素,但该倡议也存在政治考量和后果,并将决定拟议合作的执行和结果。这项研究同时考虑了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
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题为《中国“一带一路”鉴评》的报告称,科卡科多-辛克莱水电站反映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问题。报告列举了各国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考虑的7大问题,例如解决环境方面的关注,保障当地社区的参与等。
无论是在“港口挑战”方面,还是在中亚更普遍的基础设施竞争方面,中国政府似乎都比印度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这种竞争可能会持续下去,但北京和新德里走向合作并非不可想象。
由于中国的崛起,制造业就业岗位出现了可观的增长,这似乎在推动韩国制造业就业出现反弹趋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沙特在许多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当前,中沙两国都在寻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沙合作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就如何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融合提出了建议。
中国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投资者,对欧洲的投资日益增多。仅在2018年,中国就有40%的直接投资流向欧洲。在德国的投资额达到创纪录的近130亿美元。
通过分析朝鲜与中国间的贸易情况,本文评估了美国制裁对2018年朝鲜经济的影响。本文的分析侧重于三种可能性:进口和出口减少,朝鲜替代出口产品增加,以及工业生产的可能放缓。研究发现,美国制裁似乎对朝鲜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四代大学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开放式创新的网络中心,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还将提供社会和环境挑战的解决方案。中国和韩国的经历证明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在促进创新和商业化研究方面的价值。
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引起人们未富先老的担忧。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破坏,持有这一观点的人常常以日本举例。但是,正如日本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中国有更大的空间来改变其人口命运。
熊猫在中国外交中有着重要地位。鉴于其稀有性和文化意义,熊猫自冷战以来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代表。历史上,赠送或租借熊猫一直是中国对接收熊猫国家的信任的标志。
本文认为,在中欧峰会即将举行之际,意大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寻求与中国达成共同立场产生了不利影响。此举也削弱了美国在与中国争夺贸易和全球领导的竞争中的地位。
面对当前的经济放缓,中国当局将尽其所能支持实体经济。这包括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而不是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胡萝卜+大棒”政策。
显示 8236 条中的 6721 到 674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