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日本保健和美容产品一度被消费者视为安全和质量的“黄金标准”。但如今,日本产品在这个全球重要消费市场逐渐失去光彩。
中国在保障粮食供应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大豆。本文探讨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以及通过各种策略实现自给自足的努力。
大熊猫及其与众不同的黑白配色不仅在互联网上大受欢迎,也通过旅游和商业活动为当地企业创造了机会,为所谓的“熊猫经济”奠定了基础。
德国制造商,特别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希望扩大在华生产以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对津巴布韦来说,对其锂矿的激烈竞争是个好兆头。要发展锂供应链,接触二级生产商和国际买家是必要的。
世界各国政府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它们正在竞相控制这种资源。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已经实现。
宁夏的葡萄种植园和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这符合中国打造葡萄酒产业,促进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恢复和文化旅游的目标。
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不断增长的低碳产能能否满足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中国与尼泊尔发展友好关系,深化两国伙伴关系,旨在缓解地区安全威胁,维护地区稳定。
如果欧洲认真对待其电动汽车目标,那么问题不在于中国进口太多,而在于中国进口太少。
西方应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加强合作的机会。欧盟和其他西方国家不应受制于不必要的恐惧和猜疑,而应本着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与中国打交道。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幅加速实施一系列最新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这个无现金社会已将目光投向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随着能源安全引发的担忧得到缓解,以及政府对绿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一系列政策公告凸显中国在加快气候行动方面的信心日益增强。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超过美国,每天的人均蛋白质供应量达到124.61克,而美国为124.33 克。
许多泰国榴莲种植户和出口商都已成为百万富翁,他们抓住了中国需求带来的机遇。
“饭团”已经从温哥华扩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70多个城市。
中国和东帝汶的政策官员在推进双边合作方面需要采取更加深思熟虑的方法。
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粮食生产压力。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成为中国加强粮食自给自足行动的基石。
柬埔寨民众以燃放烟花、敲锣打鼓、武术表演等方式庆祝中方援建的德崇富南运河5日正式破土动工。运河预计4年后竣工,届时这条运河将把湄公河和泰国湾的柬埔寨海岸连成一体。
显示 8358 条中的 1341 到 136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