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许多国家正面临粮食不足状况日益严重的威胁,几十年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成果因此受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受气候变化、灾害、蝗虫、冲突局势等因素影响,贫困和饥饿就一直在加剧。在过去两年中,由于封闭措施导致人们丧失生计、粮食供应链中断,形势进一步恶化。
欧洲监管机构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以保持数字市场竞争力:强制性“数据孤岛”(data siloing)和“数据共享”。更多“数据共享”有利于二级市场消费者,但更多“数据孤岛”会损害二级市场消费者。
以减少危害为理由,允许广泛接触电子烟的政策可能有利于吸烟者。这样的政策增加了对年轻非吸烟者的伤害风险——这是伤害转移,而不是减少伤害。
信任是任何组织成功的最强大基础力量——然而它可以在瞬间被打破。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政府和业界要协同行动,为值得信赖人工智能(AI)创建可信框架。本文提供构建可信人工智能关键立法和政策发展最新情况,概述嵌入产品和服务中人工智能认证、验证的可能方法。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溢出效应,并探讨了企业和国家的吸收能力在获得和促进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方面的重要性。
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一个专利大国,特别是在所谓的标准必要专利方面,即用于标准实施方面的专利。
在亚洲许多国家,小麦、玉米和大豆被用作动物饲料,用于生产国内市场所需的牛肉、猪肉、家禽肉和鱼肉。饲料供应减少将影响亚洲肉类生产。
随着欧洲刑警组织准备收集欧洲公民更多数据,用于执法目的,关于警察部门如何利用大数据打击犯罪的问题再次引起公众极大兴趣。随着预算紧缩和人力削减如今成为许多警察部门的常态,不难看出大数据是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工具。
本文主要目标是确定跨境结算基础设施论坛(CSIF)成员组织采用技术的最新状况,包括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和中央银行,并与CSIF成员分享这些信息,从而促进该地区市场基础设施体系的技术进步。
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减少当前、未来十年乃至2030年以后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系统需要转型,农业生产率需要提高。转型并不容易。几个因素正在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中国种子业巨头正在为提高中国粮食自给率而努力,走在前面的是先正达集团,它准备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兴建全球种质资源库。
目前抗菌素采购系统,按销售药物数量向制造商支付费用。这种机制未能确保对抗菌素公平获取,鼓励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并未能为新药研发提供足够资金,以取代因耐药性而无效的药物。克服抗菌素耐药性需要重新设想抗菌素采购方式,包括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本研究总结现有文献中驱动抗菌素耐药性确定因素,强调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如何通过一种全经济建模方法来克服这些局限性。
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法案》草案旨在防止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在获取数据方面日益不对称,为中小企业开辟发展机会,提高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欧盟在该领域的竞争力。与去年的《数据治理法案》一起,《数据法案》构成了欧洲数据战略的主要支柱。
水不安全的后果包括:国内生产短缺、世界市场上可获得出口量减少以及供应链中断。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敦促各国采取备灾范式来处理水不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聚焦政府向活跃在其他国家的企业提供的跨国补贴(外国补贴)、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补贴、以及与货币低估有关的补贴。作者指出,需要推动公开讨论针对上述新型补贴的监管办法,以便形成多边解决方案。由于单方面举措并非建立在国家间共识的基础上,即便目标合理,也很难指望在中长期内产生有意义的效果。
虽然中国本土出产知识产权的能力日益增强,但专注于申请数量具有误导性。中国申请专利的增加尚未转化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国家“技术堆层”(tech stack)是指一个国家技术能力的总和,包括其基础设施、供应链、治理和知识库。在数字互联的世界中,强大而有弹性的“技术堆层”是保持自主决策能力的关键。专业知识是数字弹性的关键。
全球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了30%,而欧洲的涨幅则更高。西方的食品银行甚至出现危机,显然也包括英国,美国的婴儿配方奶粉严重短缺。这场危机将产生严重的政治和安全影响。
本文解释了区域数字贸易一体化指数(RDTII)背后的概念和方法,该指数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用于监测和分析选定亚太经济体数字贸易监管环境的分析框架和数据库。本指南向政策分析师和从业者介绍了基于RDTII框架的数字监管分析概念。
显示 1137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