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同比下降8.0%,规模仍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成都铆足劲头起跑冲刺,密集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产业建圈强链、结构优化注入新动能,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能级提升增添新的活力。
俄罗斯外贸银行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2023年俄罗斯民众贷款购买中国品牌汽车的需求大幅增长,该行当年发放的新车购车贷款中,有60%的贷款被用于购买中国品牌汽车。
1月17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与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彭光辉,成都科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裴玉生出席并见证签约,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飞与成都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钱健签署协议。
1月17日,在成都,一场以“新制造 新经济 新金融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系列企业培育活动正式启动,吹响了成都制造业上市发展的攻坚集结号、冲锋号。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三十六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举行。活动当天,近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文旅企业和其他特邀嘉宾前往祠堂街数字人民币特色街区进行考察调研。
1月19日,川观新闻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2024年1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合计22.9万亿元,全年增量2.5万亿元。
在四川成都诞生了世界最早纸币“交子”,书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1月12日,“成都交子金融大会”在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举行,业内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展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1月18日,第三届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上,共发布了42个重大科创项目。
新时代以来,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步稳蹄疾。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美国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18日表示,美联储在2024年第三季度之前不会降息。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较高能级,形成可观的资金流动规模和较强的资本运筹能力,让金融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了澎湃动能,“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成都不断展现实效。
1月17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举办“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提振信心在行动,多措并举助力企业上市提速”活动,吹响助力企业上市提速“集结号”。
新年伊始,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领域传来好消息——该区天使基金规模、政策性贷款产品放款突破“双百亿”。截至2023年底,成都高新区天使基金集群规模已超110亿元。
1月18日,成都信用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成都十大信用新闻”,助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诚信和信用意识,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部门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总量上坚持合理充裕,结构上强化精准滴灌,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17日下午,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提振信心在行动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上市提速”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上市成为热议话题。
1月17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提振信心在行动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上市提速”活动举办。活动上,成都宣布启动产业“春苗秋树”培育行动,通过核心资本要素赋能,产业投资者筛选企业优质项目,开展上市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上市提速。
17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3年以来,该局针对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底,共计1229家企业获得了成都市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资格。
日前,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铁、汕头至汕尾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高铁等一批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为沿线人民群众送上便捷出行的新年“大礼”,也成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我国铁路建设结出的最新“硕果”。
显示 6703 条中的 541 到 5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