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业人数逾25万,占本地生产总值约4.5%——作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对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际旅游中心,依托多元化旅游资源和产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崭新机遇,香港特区正谱写旅游业新篇章。
韶关自古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文明纽带,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外来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和创新发展。
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铁路暑运将于7月1日正式启动,青藏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将达到423万人次。
为期5天的“美丽中国-内蒙古旅游文化周”27日在位于达累斯萨拉姆的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展览厅开幕,来自中坦两国的200余名各界代表出席。
北京前门历史上曾经银行林立的“银街”,经过像绣花一样修缮整治后,西河沿街在老城保护和环境提升方面走出了一条“协同共生”之路。6月24日,来自京津冀地区40余家网络媒体记者来到前门西河沿街,走访这张“老北京,新生活”的历史名城保护新名片。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和游客纷纷开启多样的避暑旅游模式。在“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文化旅游推介会26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两座城市在推介会上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的合作意向书。
记者获悉,在叶城县县委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叶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新疆旅游上海推广服务中心暨上海旅游网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叶城·新藏线“最美星空之旅”高端摄影自驾游发车仪式24日正式启动。
我国旅游市场更加注重资源利用面的扩展,特别是引领“旅游+”相关产业资源开发,推动旅游形成新的吸引力;注重资源利用质的提升,通过制定乡村旅游系列文件,引导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游客避暑游意愿持续上涨,避暑旅游需求持续释放,其中,七成游客跨省避暑,自助自驾游占主导。
6月26日9时,旅客沈子怡乘坐G10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前往北京。根据上海虹桥火车站旅客到发数据记录,沈子怡幸运地成为上海虹桥火车站开站以来的第4亿名旅客。
入夏以来,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迎来旅游旺季。根据景区提供的数据,自“五一”小长假至6月23日,罗布人村寨接待游客5.2万多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78%。
6月24日,坦桑尼亚旅游局和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坦桑尼亚旅游推介会”在南京举行,向旅游业者和游客宣传坦桑尼亚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由国务院食安办指导,中国经济网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美食推介会”日前在北京成功举办。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
近年来,河北涉县在全域旅游建设中,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拉依布拉克牧场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海拔3700米左右,水草条件优越,是当地的主要夏季牧场之一。
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持续修复七里海湿地,实施土地流转、生态移民等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改善了湿地环境。在七里海湿地,芦苇等植物与水面形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6月23日,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三国就多项文化旅游合作达成共识。
当前,中俄蒙旅游合作基础稳固、潜力巨大,已进入提质转型、深度发展的新时期。今后中俄蒙三国需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显示 5747 条中的 3901 到 39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