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与河南省外事委共建的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在河南工业大学举办2020首届中国武术文化外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
在11月30日举行的第四届中新法律和司法圆桌会议上,中国和新加坡双方代表联合宣布《中国—新加坡“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选》正式出版发行。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11月30日在京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在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础上更名组建,将逐步建成我国考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
制衣、皮具、铸钟、制琴……在意大利各地,人们时常能看到延续上百年的手工艺老店。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存续造成挑战。从政府到行业联盟,从企业、学校到民间,意大利多方发力,让传统的“意大利制造”不断延续发展,继续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第一部山水音乐风光片《刘三姐》风靡东南亚,此后50多年间,“刘三姐”被以彩调剧、歌舞剧、山水实景演出等多种形式创新演绎,不断释放时代魅力吸引中外观众,近几年更是以“文化走亲”等形式深入东盟国家,拉紧民心相通的纽带。
11月29日上午08:30,备受期待的时代云著·2020重庆璧山半程马拉松赛激情开跑,近5000名选手从璧山区人民广场出发,尽情体验“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魅力。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28日晚在福建厦门揭晓。陈可辛执导的《夺冠》斩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三个奖项,成为当晚最大赢家。
28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哈尔滨市联合签订建设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合作协议。
11月30日,由重庆市委网信办指导,巴南区委网信办、梁平区委网信办等单位主办的“探寻巴渝文化”网络主题活动“巴渝文化大家传”第三场云直播将在重庆梁平区倾情上线。
“2020年老外@Chongqing•老外爱尚渝派菜之来凤鱼”活动11月27日在重庆璧山区七塘镇乡愁乡滩举行。
11月27日上午,“非遗说” 济南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暨天桥区区级项目授牌仪式在胶济铁路博物馆举行。
2020年,中国时尚业经历了疫情的休克式打击后,有望通过逐步建立新范式重新觉醒与复苏。
洪崖洞夜景、重庆火锅、川剧变脸、龙灯彩扎……巴渝文化图绘长卷里,包含诸多川渝大地特色文化元素。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对外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加强文化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0年11月25日下午,由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组委会主办,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协办的“从叙利亚到烟台”一带一路艺术展,在烟台国际设计小镇举办,拉开了小镇文化艺术展览活动的序幕。
在第四届国际展望大会(天空2020)文化产业分论坛上,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表示,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和创新。
在第四届国际展望大会(天空2020)文化产业分论坛上,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围绕“包容互通与文化产业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第四届国际展望大会(天空2020)文化产业分论坛上,巴基斯坦“外交洞察”杂志负责人兼主编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表示,中巴文化经济交流将越来越密切,两国存在巨大的合作机遇。
25日夜的厦门,水陆辉映、交响和鸣,筼筜湖畔,金鸡闪亮。一场光影盛会拉开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的序幕。
显示 9054 条中的 4641 到 46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