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影视“朋友圈”又扩容了。7月29日,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及落户度假区重点企业签约,同时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正式揭牌运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演出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好转,在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天津市各大文艺院团及各大剧场剧院按下“重启键”,一时间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一幅沙画带你领略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中韩合作抗疫展”、“中国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图片展”开幕式活动30日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这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因疫情暂停对外开放后恢复举办的首次线下活动。
文明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借鉴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璀璨瑰宝,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到世人面前。
为期9天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日落下帷幕。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届电影节首次通过影院、露天及线上等多种形式举办展映活动,惠及观众超过16万人次,其中影院观影人次超过14.75万。
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刘炳辉介绍,作为海峡建筑师家园的服务主体,省青建协积极对接台湾建筑师团队,常态化为台湾团队来闽、落地、承接项目、就业创业提供咨询服务和交流平台,在建设领域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目前,海峡建筑师家园已在台北、闽清、永泰、永春、平潭等地进行布点,并将建立全省服务网络,将此服务模式复制推广到各个县域。
波列西耶国立大学经济与金融系文化交流司司长奥莉嘉•日列维奇宣布,列西耶国立大学于2020-2021年邪念计划开放白中文化交流中心。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29日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签约活动,除了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及重点企业,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也宣告揭牌运营。
尽管新冠疫情给人员跨国往来带来困难,但中国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相关考古研究工作仍持续推进。该项目负责人王元林2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近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表明古代中柬交流频繁。
27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揭开帷幕。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影展主题为“跟着电影去旅行”,意在鼓励观众在电影里放飞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跟着电影感受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心与心的相遇。
近年来,韩国的中文热持续升温。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首尔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目前,韩国有孔子学院23所,孔子课堂5个。2019年,超过11万韩国人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人数居全球首位。
高台舞狮,是源于民间的表演艺术,融武功、杂技、戏剧于一体,在全国范围内都广为流传。在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当地的高台舞狮团更是将传承了500年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10米高台。
记者从国家图书馆获悉,国家典籍博物馆于7月28日起实行错峰限流预约开放。开放期间,国家典籍博物馆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政策。
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军队只有警察的国家、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榜单上位居拉美前列、约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着全球4%以上的物种……被称为“中美洲花园”的哥斯达黎加虽与中国远隔重洋,但中国文化元素深深扎根这片土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推出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丰富文化交流内涵,在“云端”传递守望相助情谊,获得当地民众积极评价。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27日首次将“体验中国”儿童活动周“搬”到线上,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德国孩子量身打造适合线上进行的交流活动。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本次展览,是“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该工程发动了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众多优秀艺术家积极参与,通过美术创作和交流对话,搭建美术领域的合作共赢之路。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5日上午拉开帷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届电影节释放出行业和市场逐步复苏的信号。
参与圆桌论坛的专家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上海科技影都应坚持内容为王,推进科技和影视的深度融合,运用科技思维重塑产业链,走出融合发展的新路。
显示 9222 条中的 5141 到 516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