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里约热内卢2017年度摄影展7日开幕,中国摄影师王卫光和朱洪宇的作品参展。这是里约年度摄影展首次展出中国摄影师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项目实施,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子进入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也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建设注入动能。
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10周年纪念音乐会当地时间7日晚在哥斯达黎加国家大剧院上演。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和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汤恒等中哥两国各界人士出席音乐会。
6月7日至9日,浙江宁波老外滩举行“舌尖上的中东欧”活动,展示来自中东欧的70多款特色食品。6月8日至12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宁波举行。
首届葡中文学论坛7日在里斯本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举行,葡中作家围绕文学、社会和包容的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附近一幢白色小楼里,音乐舒缓轻柔,大盆绿植和图书令人放松,空气中飘着咖啡香气,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浅声交谈,若不是房间中摆放着医疗器械,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家医院。
作为第三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舌尖上的中东欧”于6月7日下午在浙江宁波老外滩开幕。活动持续3天,以“一国一企一酒吧”的形式,分别对中东欧16个国家的美食和特产进行展销和品尝,集中展示中东欧特色食品和文化。
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每天有数百名来自哈萨克斯坦、中国等国的“译倌”,除了中文和哈萨克语,不少人还会说流利的俄语、英语等。每月2000余元人民币的工资让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译倌”们成为当地的白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美青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并继续深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渐深入人心,这股拉美的“汉语热”也持续升温。
近日,一架载有波兰苹果的波音777-200F货运包机平稳降落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该批苹果共240箱,重1.9吨,用于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参展。这标志着宁波空港口岸首次进口波兰苹果。
6月3日,2017年中东欧文化艺术交流展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开幕,这项活动将持续到6月11日。这是中东欧文化艺术交流展活动连续第三年在宁波举办。
6月2日下午,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和中天建设集团南亚分公司紧急采购的一批食品、药品及其他救灾物资运抵距首都科伦坡以南约50公里处的法显村——斯中友谊村。
中国扶贫基金会6月2日与乌干达中资企业商会代表举行座谈,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5月13-30日在太庙艺术馆举办“丝路云裳”大展上,劳伦斯•许设计的两件华服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两件围绕敦煌元素设计而成的作品,灵感取自于敦煌壁画。
驻斯里兰卡中国企业及在斯华侨华人近日纷纷向遭遇严重洪涝及山体滑坡灾害的斯里兰卡灾区捐款捐物,帮助当地灾民克服自然灾害及重建家园。
“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开幕式暨“中国非遗美食走进联合国欢迎晚宴”5月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官员及其他各界人士150多人出席活动。
有1300多年历史的广西钦州坭兴陶,历经繁盛和没落,如今焕发新生机。产业复兴让坭兴陶从业人员更有底气,不少“先行者”目光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加入阿里巴巴等电商的海外平台,分析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陶制品需求点,并计划进入热衷个性陶制品的韩国、日本。
戛纳电影宫27日迎来首届中法文化交流日活动,中法电影人齐聚一堂探讨中法合作合拍以及两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不少法国电影人前来活动现场寻求合作机会,并就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中法合拍片融资情况和中国电影技术手段运用等问题与中国同行热切交流。
“立陶宛艺术:透过风景的思考”展览日前亮相中国美术馆,展示了来自立陶宛国家美术馆的大量珍贵藏品以及部分私人收藏的艺术品。这些展品囊括了20世纪以来立陶宛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集中展示了立陶宛艺术风貌。
2017年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28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行。该旅游节以“世遗环江 神秘毛南”为主题,推出毛南族分龙节纳牛仪式、毛南族分龙节祈福仪式、毛南族“分龙”民间传说演绎,展示毛南族古老文化,并且增加了龙舟挑战赛、独竹漂比赛、神秘毛南傩面舞、游客自由体验项目等活动。
显示 9220 条中的 8641 到 86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