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制片人协会前会长罗南·吉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合拍协议,在国际合作合拍方面卓有成效,目前中外合拍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受众、打开市场。
“楚汉神韵”中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6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展览系湖北“荆楚文化丝路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蒙两国相关部门26日在乌兰巴托签署“纳荷芽”(蒙古语,意为“嫩芽”)出版交流工程合作备忘录。同时,中国出版机构向蒙古国多家儿童图书馆和学校赠送了一批精美图书。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首届中国文化月——中国图片展及中国电影巡演”25日在孟加拉国国家大剧院开幕。
金砖国家关于“建设面向未来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边会24日在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期间举办,中国代表着重介绍了中国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做法。
作为庆祝中毛建交4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文化周暨第十二届龙舟节20日至26日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举行。在此期间举办的南京非遗文创展、“南京之夜”文艺晚会、海上龙舟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毛里求斯民众及各国游客参与。
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上,来自中国和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图书馆界代表围绕“中阿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主题,就如何促进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关联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位于波黑首都的萨拉热窝大学24日在该校政治学院举办“一带一路”主题讲座。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向波黑政府官员、智库学者、文化界人士、商界代表和萨拉热窝大学师生等200余人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及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保加利亚各地24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斯拉夫文字节。其中,中国文化元素首次现身文字节庆祝活动,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老中友好协会主席、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坎玛尼·因提腊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以“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理念和原则助推老中两国关系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局长吴克俭24日在伦敦说,他近日在英国参加全球国际教育论坛活动期间,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官员洽谈推广“一带一路”奖学金,获得越南等国积极反馈。
德国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23日在因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这所孔子学院经中国国家汉办批准,由奥迪汽车公司、因戈尔施塔特市政府、因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德方面百余人出席了当天的揭牌仪式。
中国藏文化交流代表团22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同乌克兰学者举行了题为“当今世界和乌克兰佛教发展新趋势”的圆桌会议,就两国佛教发展、宗教政策等进行了交流。
第70届戛纳电影节正在进行当中,虽然华语片缺席主竞赛单元,但中国电影及市场颇受关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办的中国主题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国际影人纷纷寻求与中国合作,并认为中国电影环境日益成熟,呈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与塞尔维亚23日在贝尔格莱德签署了促进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国文化遗产领域信息等的交流交换、文化遗产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在考古领域的教学活动交流等。
中国政府援建尼泊尔两所中学项目开工仪式22日在尼泊尔教育部下属的教育局举行。这两所中学都位于尼泊尔北部山区,在2015年的“4·25”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驻尼大使于红在开工仪式上说,它们是两国领导人商定的由中方帮助重建尼北部山区十所学校中的两所。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22日在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表示,经过不断努力,中国已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质量和效率,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发展道路。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22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幕,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代表将就如何促进中国-中东欧文化遗产交流进行深入探讨。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2日致信国际展览局,正式提交俄罗斯城市叶卡捷琳堡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的申请。
尽管第30届意大利都灵国际图书沙龙已临近尾声,但不大的中国展台旁仍聚集着一大群当地民众。今年中国图书首次跻身都灵国际图书沙龙,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组团参展,旨在扩大和意大利出版界的交流,同时为201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预热。
显示 9220 条中的 8661 到 86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