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宁夏首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专家组验收,填补了宁夏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空白,提升了宁夏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与水平。
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6日举办招待会,庆祝“光明行”项目在厄取得成功。在项目实施期间,中方医疗队共进行了508例白内障手术,为1250名患者诊疗眼科疾病,大批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香港城市大学6日宣布,该校化学系副教授朱光宇及其研究团队开发创新抗癌化合物,实验显示可减少肿瘤体积和重量多达三分之二。
在非洲最北端、地中海之畔的突尼斯,40多年来长年驻扎着一支中国医疗队。几十名来自中国江西省各个医院的大夫在这里凭着精湛医术,治病患,除顽疾,被当地民众称为来自中国的“天使”。
2019年12月31日下午13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李伟主任及其团队为1岁的蒙古国女孩特日格勒成功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这是“天使之旅——‘一带一路’”第二期首批14名蒙古国先心病患儿的最后一例手术,除1名患儿放弃手术提前回国,其余13名患儿全部成功完成手术。
记者从兰州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自2020年1月1日起,兰州实施“两病”门诊用药新办法,将确诊为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参保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统筹报销比例为50%。
历经4次筛选,药品供应目录品种从2614种减少到1789种。有着150万人口的县级市江西丰城盘点发现,得益于这一“瘦身”,全市药品采购支出可省下近亿元。
记者从陕西省医疗保障局获悉,自2020年1月1日起,陕西省将统一执行新的医保药品目录。此次目录调整,将148种常规药品和97种国家谈判及续约成功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记者从青海省医疗保障局了解到,为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让医保政策更好发挥作用,青海出台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新政策,患有“两病”的城乡居民在门诊用药最高可报销60%。
12月27日,由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共享阳光—关爱残疾儿童”救助项目推进会,在位于泰安市泰山云谷产业园内的诺莱国际医学中心举行。
临近新年的一个下午,十几名当地医生匆匆从各地赶到首都突尼斯,参加一场中国专家教授的中医热灸疗法课程。来自江西省中医院的专家迟振海正在突尼斯短暂访问,机会难得。
中医药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医药日益融入现代医药体系,其价值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认可。
老年人健康是全民健康进步的重要标志。日前在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要积极探索解决养老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破除发展障碍,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记者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为对接国家新版药品目录和国家谈判药品,北京市医保药品目录进行了有进有出的调整,新增297种药品。
记者从青海省医疗保障局获悉,为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自2019年12月31日起,青海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标志着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告别以耗材补医的历史,正式进入医用耗材“零差率”时代。
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成立、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2019年,中医药事业走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5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15.34%,较2017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5省区市联合推动异地就医,共同启动西南片区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系统,将有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给外出务工人员、随迁人员等群体异地就医带来便利,有助于区域内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
12月18日,“振兴国药 助力高质量健康生活——灵芝及灵芝孢子粉改善亚健康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寿仙谷去壁灵芝孢子粉被选为改善亚健康科研合作产品。
显示 5340 条中的 4841 到 48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