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经开区举办重点金融服务业项目签约暨优秀金融企业表彰会,14家龙头企业荣获10个金融奖项,总投资355亿元的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近日,位于西安经开区商务核心“凤城二路”景观轴线“朱宏路”交会处的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迎来阶段性成果,D栋多楼层户内、屋面及公共区域完成查勘验收工作,并顺利正式交付业主。
3月30日,随着屋面最后一根钢梁完成吊装,开元剧场项目全面封顶。作为经开区首个剧场,开元剧场建成后将极大丰富市民休闲文化生活,对于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吸引投资消费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日前,德国(科隆)国际健身博览会——FIBO在德国科隆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经开区企业西安维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向世界展示中国智能健康新科技的实力与魅力。
2022年,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西安经开区,提前迎来了“高光时刻”:去年,该区总规划面积拓展至272平方公里,GDP突破千亿元,工业总产值占西安市的1/3,综合实力位列218个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
回望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4月1日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天。5年前的今天,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经开功能区的诞生。
2021年,陕西部署打造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一年多来,增材制造产业链不仅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还带动了产业链整体水平的提升。
3月31日,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在经开区完成登记注册,标志着西安市百亿母基金正式设立并进入运营阶段。
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成立于2012年11月,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中国在欧洲地区建设的首个商贸物流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过10年发展,园区已成为集商贸展示与交易、物流运输与仓储、产业投资与合作功能于一体的中欧企业双向互动平台。
我国的“双创”制度体系尚处于摸索中,希望个别地方能走在前列,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
建设“开放新门户”,主体是产业,载体是开放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
产业兴,城市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西安经开区立足发展实际、紧抓发展机遇,“4+4+4”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构成,2021年,西安经开区全区生产总值实现再突破,正式迈入“千亿级俱乐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15.5%。
日前,立足西安“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背景,作为北跨主力军的西安经开区,对外发布“四新战略”行动方案,将以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开放新门户”建设。
日前,西安经开区正式发布“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都市新中心”,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和城市品质,打造成活力多元、宜居生态和复合高效的“理想之城”。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西安经开区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力,不断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打造“科创新引擎”。
1-3月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高新区工业生产表现抢眼,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05.1%,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多年前,人常说,出了城墙便是乡村荒野, 人口较少、发展落后的北郊更是略逊一筹。那时的人们不会想到,短短数十载间,曾经的荒地上绽放繁华盛景。西安经开区,精彩逆袭 实力上演,用事实讲述发展“传奇”。
西安,一座被世界文明遗迹紧紧包裹的古都,古道沧桑的大秦岭、雄伟坚固的城墙、浩大历史的博物馆,厚重感扑面而来。位于西安“北大门”的经开区,承载着西安的印迹和品格,带着浓烈的“推背感”,击节奋进,锐意开拓,挺起西安工业的脊梁。
初看西安经开区,一切好像都符合关于一个传统“工业区”的想象:规整的建筑;如潮汐般准时出现人流的高峰;企业里统一的工装;开阔高挑的车间里弥散着受了温度的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机器或高或低的轰鸣,透着一种冷静的气息——每间厂房里都只有很少的工人在操纵。
显示 4539 条中的 701 到 7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