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会员是遵守论坛“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宗旨,并影响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1000多家顶级公司。由于在瑞士小镇达沃斯首次举办,所以日后也称其为“达沃斯论坛”。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美洲玻利瓦尔联盟(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of Our America,简称ALBA)是一个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宗旨的地区性合作组织。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是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2015年1月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外长或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中拉关系史上的盛事。
2011年4月28日,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四国总统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峰会,签署《太平洋协定》,宣布成立太平洋联盟。
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各成员国间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1863年2月9日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成立。当时称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现名。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是瑞士的一个民间团体。
1997年3月5~7日,环印度洋地区14国外长聚会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通过《联盟章程》和《行动计划》,宣告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正式成立。
中日韩合作是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政府共同参与的次区域合作组织。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简称OPCW),是在1997年5月23日举行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缔约国大会第一届会议上成立的,总部设在荷兰海牙。该组织于2013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简称NSG,成立于1975年,是一个由拥有核供应能力的国家组成的多国出口控制机制。该组织在国际防核扩散及核出口控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由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合办,是联合国内负责多边粮食援助的机构,于1961年第16届联大和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决定成立,原定于1963年开始运作,但因1962年多地遭遇粮食危机,提前投入运作。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原则上是指在没有海关“干预”的情况下允许货物进口、制造、再出口。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
自贸区: 即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太平洋岛国论坛,原名“南太平洋论坛”,1971年8月5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成立,2000年10月,“南太平洋论坛”正式改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
亚欧会议(Asia-Europe Meeting,简称ASEM)成立于1996年,是亚洲和欧洲间重要的跨区域政府间论坛,旨在通过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互信,推动建立亚欧新型、全面伙伴关系。
世界能源理事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能源民间学术组织,于1924年7月11日在伦敦成立,原称“世界电力大会”。1968年后改称“世界能源大会”,1989年改称“世界能源理事会”。
显示 135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