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政策简报探讨了印太地区发展合作的地缘政治。
2023年初,世界努力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复苏。围绕科技优势和创新的竞争是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加剧。
本政策简报评估了当前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思维的转变,并强调了美国和欧盟的做法在哪些方面一致,在哪些方面不一致。
巴中关系已经发展得很好。21世纪初,卢拉第一次担任总统期间,两国已为建立更牢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二十年后的今天,两国关系稳如磐石,处于自动驾驶状态。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运动之一。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转变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对国际体系的现有秩序产生影响,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地缘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诸多挑战,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应对。基础设施的限制、人力资本的质量、气候变化、维持社会稳定的困难、转变经济模式的需要,以及制裁压力,所有这些都促使各国采取一致行动。
机构改革重新提上了欧盟的议程,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都支持改变欧盟的运作方式。尽管修改欧盟条约并非没有政治风险,而且成员国之间仍未就此达成共识,但这种改革势头在近期不太可能减弱。
自2019年以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许多关于欧洲绿色协议和能源转型的政策文件。第三国可能将一些政策视为“绿色保护主义”或“绿色殖民主义”。一些商业参与者不喜欢限制从国外进口关键原材料和绿色技术,但在欧盟增加采矿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不相容。
欧盟需要加强其气候外交,迅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包括融资和创新合作在内的方案,以应对目前以监管和碳定价为主导的做法所引发的负面反应。
时间将证明,韩国印太愿景中的乐观主义能否经受住现实考验,这一战略能否经受住政府更迭的考验。其持久性对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伙伴至关重要。
十多年来,东地中海天然气的发现让人们燃起了希望:“天然气外交”可能会极大地重塑该盆地乃至更远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西方对非洲的四种误解,并认为要与非洲国家建立长期可靠的伙伴关系,有必要超越大国竞争的视角,降低雄心壮志,减少规范性语言的使用。
“转向亚洲”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凸显了对这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日益重视,只是欧盟的“转向亚洲”往往被人忽视了。
本文提出了关于欧盟趋同状态的新经验证据。它采用多维方法,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量,衡量了2004年至2019年欧盟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趋同程度。
在印度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印俄之间一个潜在的合作领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关系明显增长。
加蓬总统邦戈4月18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9日,中加同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访问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意味着对巴中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同时也将加强相互承诺和支持,以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全球治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亚洲周边地区的交往呈指数级增长,这一点在西亚和波斯湾次区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密切的多部门合作,在意识形态上也很接近,但美国和法国在跨大西洋关系的关键经济问题上一直无法调和分歧。
显示 5188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我的铁路风景”第二季活动优秀文化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