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其中存在的“痛点”更值得我们关注。目前,“一带一路”的“痛点”就是未来工作的要点和突破口。
2015年3月,英国,法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宣布他们将作为创始成员国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一由中国主导的多边组织倡议,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建设项目提供资金。
巴西联邦共和国,通称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尽管中国对巴西的投资可能遭遇一定的政治经济风险,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巴双方加强经贸合作,特别是在90年代以来中巴双方达成一系列对华投资合作的保护政策协议的背景下,中国加大对巴西的投资是大势所趋。而随着巴政府逐步扩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和贫富差距的调控,以及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发展与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中巴两国定能共同管控风险,为中巴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伊拉克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伊拉克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存在外来投资的安全基础;此外伊拉克北部由于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对外来大规模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伊拉克国内的石油资源丰富,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当前的伊拉克国内局势,规避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国土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主体部分是多瑙河冲积平原,并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匈牙利的政治风险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匈牙利执政党联盟独大,集权倾向明显,内部隐藏动乱危险。第二,匈牙利执政党的民族主义倾向挑战欧洲的主流价值观,有被欧洲边缘化的危险。第三,匈牙利对外政策被认为是"亲俄"的,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忧虑,甚至了相互采取了不友好的措施。
沙特阿拉伯王国地处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东西分别被波斯湾、红海相围,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周边接壤或临近的国家包括也门、阿曼、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沙特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和剩余产能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沙特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消费市场,是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新加坡拥有闻名于世的天然良港,是著名的国际大洋航线枢纽,是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起着沟通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中新经济走廊是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国陆路经济带,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2012年,日本与印度建交60周年。1952年建交后,两国关系度过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然而,冷战的爆发阻挠了两国关系继续向好的发展。2000年后,两国关系随着双方世界观、利益与目标的加速融合而日益修复。换而言之,两国在经济议题和对中国的政策方面结成了互相依存的形式伙伴关系。
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中亚外交又进入新的时期,其标志就是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及其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尽管中国有着良好的中亚外交成绩单,但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使得中国在中亚的存在面临很多风险与挑战。
中老两国应更多加强人文交流,两国民心相通将促进“一带一路”加速“陆锁国”变“陆联国”。老挝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已成为老挝仅次于矿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中老两国的旅游业。无论是加强中老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能合作及农业合作,都需要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在“一带一路”支持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过程中,保留老挝原生态风貌。
俄罗斯政府希望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塑造成欧洲―太平洋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国。这是对全球实力转移至亚洲的务实反应,也建立在俄中关系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俄罗斯政府缺乏金融资源支持普京的亚洲中心政策,因此,该国需要加强与其他亚太国家和东盟整体的联系,为其远东地区吸引更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
本文审视了印度采取“东向行动政策”的动因及该政策迄今所取得的成就。文章还勾勒了该政策未来的前景,即在地区内外推动印度在战略、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南亚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重大挑战》由CARNEGIE INDIA专家C. RAJA MOHAN于5月31日发布。文章指出,扰动南亚各个角落的新的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许多重大挑战。首先,印度不能再奢望该地区是它的“后花园”,必须认识到它在该地区对领先地位的追求与中国在南亚日渐壮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
西方国家认定俄罗斯背信弃义,却对俄罗斯遭背叛的感觉关注甚少。“大欧洲”设想以失败告终,这在俄罗斯已达成共识。随着经普京改革过的“亲西”平台的坍塌,反对派获胜,俄罗斯必将准备与北约进行军事对抗。
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1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已是她任内第九次访华。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默克尔访华前夕表示,中德关系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德关系处于最好时期,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的成熟,更体现在中德关系的三重引领作用上。
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防御政策中心主任Seth G. Jones在《阿富汗战略反转》一文中说,未来12-18个月,阿富汗政治与安全形势会严重恶化貌似是合理的。更具体而言,喀布尔现在的民族团结政府可能会因阿卜杜拉背叛、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行政府的建立,或一场政变而崩溃的风险增大。
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此访时间不长,分量很重,凸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运行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欧洲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核心,它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恢复欧洲一体化信心的核心协议。欧盟的规模和多样性需要灵活性。然而,在这样一个政治变化与离心力空前的时代,一个注重于开展实际行动,分享资源,分担责任和风险的核心协议才是基本。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员Kristian Coates Ulrichsen在《英国退欧对海湾合作委员会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说,关于英国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公投结果令人震惊,已在英国引起二战以来无与伦比的政治与经济混乱。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在9月2日前移交大权。
印两国需发展“共同愿景”以克服世界变化的挑战,这样“共同愿景”根植于民主价值观。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美国已明确向其盟友表示将不在承担他国的维和责任。因此,像印度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需站出来。恐怖主义、移民和全球经济体系是印加“共同愿景”的首要议程。
显示 5195 条中的 5101 到 5120 条结果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