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型科技公司与国家开始等量齐观,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可与国家相匹敌。这些公司正日益塑造政府运作的全球环境。
过去20年来印度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新德里与华盛顿的靠拢是有限度的,这也是很明显的。至少有五大因素阻碍美印建立一个真正的军事政治联盟。
倘若美国为获得针对北京的临时战术优势而牺牲对外政策的核心成就,那将是一个错误和历史悲剧。
欧盟应在21世纪20年代打好基础,以便更好地应对30 年代的挑战。通过适应这些结构性变化,并通过预测和远见从危机管理转向管理,欧盟有可能留在全球竞赛中。
目前来看,中国会是这场斗争的相对赢家。再过10-15年,美国也将不得不承认先前就已变化的力量对比。
微型多边主义——地区主义加剧造成的附带结果——似乎正在成为今日之秩序。近期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阿联酋、印度和以色列外长举办的虚拟会议。尽管“新的四方安全对话”宣称只有有限的安全日程,没有明显的军事成分,但它看起来的确有战略上的弦外之音,意在合围与遏制。
地缘政治斗争正在按照集团的利益进行,现在的焦点已经转向北极。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斗争转战格陵兰岛这一新的财富之岛,并且有理由相信它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会不断增加。
澳英美联盟(AUKUS)、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欧盟的印太战略(FOIP)都是关注印太地区的安全机制。鉴于这些机制都是独立的,它们缺乏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它们缺少实质的经济影响办法。如果西方没有能够替代中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方案,其对抗中国的举措就无法成功。
时代变了,欧盟现在有一个选择:要么发展以适应新情况,要么继续陷入不可持续的现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欧盟应努力成为一极,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利用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力促进和捍卫多边主义。
G20领导人峰会的目的是应对关键全球挑战,而本次罗马峰会的召开正值一个危险时刻。然而,鉴于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国际紧张局势以及合作不足,可能出现的结果很难扭转当前严峻形势。
为最大限度影响中国如何追求利益,美国需要推进一项战略,既能确保长期盟国的参与,又能获得美国公众和关键政治选民的持续支持。
印太地区在法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与中美之间的竞争将威胁其海外领土主权的担忧有关。法国还想强调其将欧盟塑造成超级力量以及促进与印太地区选定合作伙伴经济交流和防务合作的雄心。法国的印太战略与马克龙关于重建法国作为全球大国角色的叙述相吻合。
尽管遭到疫情破坏,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化并没有消失,只是出现了一些调整。随着私营部门和政府寻求缩短生产线并为未来危机建立缓冲,供应链可能会变得更加区域化,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生产线。
应对混合威胁已成为欧盟和北约议程上的优先事项。欧盟和北约在该领域产生了哪些具体成果?本报告分析了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并基于分析提供了进一步改善欧盟-北约在应对混合威胁领域合作的想法和建议。
许多迹象表明,西方仍有维持现状的老本。美国及其盟国仍是世界领先的经济体,仍然掌握关键技术。虽然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甚至在某些地方实现了超越,但中国的成就并不意味着西方相应能力的自动消失。
不久前还主导世界的美式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眼看着几乎“归零”。中国展示了另一个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大思想。有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取得胜利。
今天德土之间相对轻松的气氛以及两国关系在德国竞选活动中未被提及并不意味着塑造未来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将是一件容易的事。安卡拉正在向欧盟提出多项要求。现在将由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来表明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
美国一直依赖优先考虑武力的政策,这种外交政策视角使中国得以形成了对其增长有利的小环境。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归类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过去3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世界脱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从1990年到2013年约有7亿人摆脱贫困,占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5年前,中国计划重振并扩大丝绸之路,将促进和平写进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西方更加混乱。
在大西洋两岸外交政策专家最近召开会议期间,一位欧洲友人对与会人员说,他曾担心美国硬实力走向衰落,后来放心了。不过,如今他更担心的是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这将对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软实力产生何种影响。他的担心有道理吗?
显示 5192 条中的 721 到 7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