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会见尼泊尔共产党(毛中心)第一副主席施雷斯塔。双方就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党际交往、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等交换意见。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奋斗、成长,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差异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如何出海远航、行稳致远?怎样在合作共赢中共创发展新机遇?
12月8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携手海内外多家机构在广州南沙共同发起“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在秀美的广州南沙,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8日开幕,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分享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凝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这场关于城市“呼吸”的论坛,以负离子为核心,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众多专家学者和城市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共建城市“绿肺”,共享“清新”生活,描绘了一幅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画卷。
高峰日均访问量达到500亿次量级,每秒钟售出1000多张车票……作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铁路12306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它的成长离不开一位“客票人”。她是单杏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中国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
近日,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与马中友好协会协调下,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主席阿菲菲率团一行38人访滇。
12月4日,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装车完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今年已累计到发中欧、中亚班列70000标箱,同比增长11.98%,超过去年到发总量。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
2024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与尼泊尔外交部代理常秘拉伊分别代表中尼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2月5日在回答如何贯彻落实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相关部署时说,将坚持“四个相结合”“三个统筹”,以及机制建设方面的“九个完善”,深入推进经贸领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这是一条承载希望的铁路。通车运营3年来,黄金线路为沿线带去变化,也让“老挝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自8月23日玉溪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常态化开行以来,研和站便成为云南省内第二个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始发站,截至10月11日,已累计发运46列,发货1224柜34583吨。
12月3日,“沿着中老铁路看云南改革发展”采访团走进磨憨站时,“大美新丝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周年成果展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参与中老铁路建设、开发、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2月3日,海关总署向昆明市政府、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授牌,磨憨铁路口岸成为首个经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
展望未来,海南正在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底前如期实现封关运作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拥抱世界。
12月3日,“中老友谊·星耀澜湄”中老铁路三周年纪念班次开行。同时,星光列车品牌宣传片《南方以南》在昆明站发布。
在中老铁路上,变配电所基本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路的“心脏”,它将220千伏高压电转换为27.5千伏的电能,输送到接触网上供机车使用,要想保证优质稳定供电,就要检修维护得非常仔细,保证变配电所运行状态良好。
2024年12月3日,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三周年。三年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了沿线经贸往来。
12月3日,“‘一带一路’国家气象培训中心”在香港天文台成立,将通过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提升各地区的气候应对能力。
显示 16497 条中的 601 到 620 条结果
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掠影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