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以“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 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千人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国家部委和自治区领导、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及全国算力产业链企业人员等500余人齐聚“中国云谷”呼和浩特市,共绘绿色算力发展蓝图。
“从播种到采收”全流程无人化管理、科技赋能突破“南鱼北养”难题、智能伸缩防护棚实时应对天气变化……在陕西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一幕幕高科技场景让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宾客赞叹不已。
7月9日12时许,一列满载通讯设备、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南通道特快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成渝)南通道特快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7月9日,一列由50节车厢组成,满载106.26吨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山西中鼎物流园驶出,开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是山西开出的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7月9日揭牌成立,旨在全力推进检验检测认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供应链安全高效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高地。
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标准化合作会议7月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此次会议标志着首次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成立标准化合作机制,为成员国标准化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主题,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7月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德国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正在北京举行。在与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上,众多铁路“黑科技”集中亮相。
记者7月8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中国海关强化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建设,围绕“金砖国家‘智慧海关’示范中心网”“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和“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示范点”三大任务,努力使示范中心为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不断织密。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新开117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每周增加往返航班超过233个,同期航线数量同比增长58.1%。
“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开幕式7月8日在天津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市长、驻华使节、智库专家等齐聚天津,共同探讨上合组织国家如何在当前背景下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投资、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今年,是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7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印尼-中国高速铁路公司董事长德维亚纳・斯拉梅・里亚迪点赞“Whoosh”(雅万高铁动车组的昵称)。
自2016年中国在境外建设了首个鲁班工坊——泰国鲁班工坊,如今,中国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4个鲁班工坊。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当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筑牢互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做世界的“稳定之锚”,成为彼此可靠强劲、相互成就的伙伴。
“深圳号”于今年4月27日从江苏首次启航,搭载7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完成航程后回国。短暂停留小漠港后,“深圳号”即将搭载数千辆新能源汽车,再次起航远赴欧洲。
今年上半年,新疆铁路货物发送量达1.18亿吨,同比增长3.2%;累计发送旅客2550.5万人次,同比增长7.6%。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月7日表示,绿色是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将于7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目前,共有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报名参会。
6月21日凌晨,随着满载汽车配件、LED显示屏等货物的X8155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西安—杜伊斯堡)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列。
显示 1683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