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16+1合作”为中欧融通带来源源活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7-05 16:36:39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5日电(记者郑江华、王慧娟)“‘16+1合作’是跨区域务实合作的‘孵化器’,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中欧关系均衡发展。”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11月在布达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提出的重要论断。 

7个多月后,李克强总理再赴欧洲,于5日至10日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索非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中欧关系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再度成为欧洲舆论热词。 

“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于2012年共同创建的合作平台,也是全球多边开放合作中一道靓丽风景线。六年来,“16+1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欧融通发展提供了源源活水。 

源源活水来自日益深化的贸易关系。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其中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进出口额达6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略高于中国-欧盟之间15.5%的增长率,也高于中国总体进出口额14.2%的增长率。这些亮眼数据表明,“16+1合作”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贸合作后劲足、潜能大。 

源源活水来自不断扩大的互联互通。中东欧国家地处欧亚大陆要冲,是通向西欧和北欧的重要中转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欧洲间的互联互通发展迅猛。以中欧班列为例,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5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000多列,中国43座城市与欧洲14个国家的42座城市加入中欧班列“朋友圈”。更令人欣喜的是,中欧班列双向均衡运输正逐步成为常态,从欧洲返程的班列货源品类越来越丰富,货值越来越高。 

源源活水来自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16+1合作”项目给双方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16年4月中国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不仅保留了数千个就业岗位,而且很快结束该钢铁厂连年亏损历史实现全面盈利。这样的共赢故事在“16+1合作”中还有很多。从经贸往来到金融合作,从基建工程、航班增开到人文交流,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迈向共赢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16+1合作”之所以能够积厚成势、稳健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践行“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合作理念。相关各方坚持国无大小一律平等,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同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相互开放中挖掘机遇,在紧密联动中应对挑战,在携手合作中共谋发展。这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更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加倍珍惜。 

“做大经贸规模”“做好互联互通”“做强创新合作”“做实金融支撑”“做深人文交流”……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一系列倡议,为推动“16+1合作”指出了方向与路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六年风雨同舟,“16+1合作”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给各国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此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着眼“深化开放务实合作,共促共享繁荣发展”,必将为未来的“16+1合作”带来更多源头活水,注入更多蓬勃力量。

相关推荐
聚焦高质量发展|成都青白江:以铁轨为笔,绘就内陆腹地的开放轨迹

作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青白江区先后获批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以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都铁路口岸等“国字号”金字招牌。

王毅谈中欧建交50年重要启示

王毅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就在这里,我们愿向世界各国包括向希望同中国合作的欧洲国家张开臂膀,分享机遇,共同呵护好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0列

7月2日12时,随着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鸣笛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相较去年提前42天突破5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