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称科技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9-20 17:43:53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胡璐、董峻) 农业农村部20日发布报告显示,五年来科技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不仅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农作物良种也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畜禽水产供种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带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针对农业科技与经济脱节、创新效率不高等体制机制问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报告还显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领域。具体来看,生物组学、基因组编辑等生物新技术,引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精准定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生产新技术,引领农业生产过程绿色生态;安全营养健康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休闲农业新技术,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设施装备和信息化等农业新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智能可控。

相关推荐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在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下,万亩棉田实现“荒漠变绿田”的奇迹;通过创新制造深度转化,棉花拓宽应用,延伸产业链;依托丝路物流高效链接,新疆棉花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销往全球——近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新疆”采访团,领略了科技支撑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稿丨中国科技进步的世界注脚——从自然指数看中国“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扩大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