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五点建议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6-06 14:41:32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加深,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或计划将生产投向东盟地区。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880亿美元,东盟已跃居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超过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

结合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经验教训,就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进东盟,建议如下:

一要开拓创新,实施应对变化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根据世界经济及区域经济新变化,及时制定新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做好可行性研究是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的重要前提。在投资东盟国家前,企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选准当地合作伙伴,管控投资风险。

二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投资落地的国家。东盟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国家组成,各国国情各有不同,中国企业选择投资落地国家时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如该国的产业结构及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用工政策、劳工薪资水平、劳动力素质、厂租费用、基础设施条件、所在国市场容量、是否享有一些发达国家予以的贸易优惠政策、与他国实施自由贸易协议情况,以及与中国关系、当地对华民意基础等。

三要合规经营管理,方能行稳致远。首先是以诚信经营作为行为准则,重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其次是严格按规定和要求派遣中方劳务人员,认真做好派出人员出国前培训工作,塑造中国企业良好形象。其三是企业及其员工在国外的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际条约、行业准则、商业惯例、道德规范和企业依法制定的章程及规章制度等要求,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培育合规文化,将合规作为企业经营理念,树立积极正面的合规形象,并将合规文化传递至利益相关方。

四要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好“本土化”。面对国际经营环境的新变化,中国企业急需着力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一是不要简单照搬在中国国内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应根据当地国情及市场特点实施经营管理。二是尽量培养和使用当地人才,实现从“海外公司”向“本土公司”的转变;尽可能实现材料采购与生产加工本地化,以惠及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入乡随俗,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雇员、工会、媒体等方面的关系,言行应考虑到当地民众的舒适度。

五要发挥中国商协会作用。中国商协会与东盟国家对口商协会对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时缺乏商务信息和渠道的不足。东盟各国行业商会掌握行业信息,拥有大量会员企业,中国企业可借助其资源,获得有关商务信息,拓宽进入东盟市场的商务渠道,选准合作伙伴。

产业园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弥补有些中国企业国际合作经验的不足。中国商协会应积极构建并发挥桥梁、渠道、信息等优势,参与在东盟国家建产业园区,协助企业落户在产业园区。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中有50多家全国性行业商会。近一个多月来,商务理事会工作人员在中国有关商协会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商协会在助力企业“走出去”方面有优势、有积极性,部分商协会制定了国际合作计划。同时,各商协会在与东盟国家对口交流和合作方面程度不一,合作程度如果不高的话,就难以指导企业合作、为企业在东盟国家提供服务。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与东盟国家100多个行业商会有日常工作联系,目前正在与中国有关商协会加强合作,共同助力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建议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遇到有关问题时,应及时向中国驻东盟国家大使馆、中国有关商协会反映,各方共同努力应对变化。(作者:许宁宁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



相关推荐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聚焦国家、地区和全球治理

11月3日,以“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