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财经观察:海外专家对中国经济信心不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4-24 18:03:01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鸥梦)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国际观察人士对中国经济信心不减,认为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多项政策出台实施,中国经济有望稳步回到正常增长轨道。

对中国经济前景向好信心不减

受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滑6.8%。但3月份,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鉴于中国采取的严格抗疫措施,一季度经济下滑并不意外。如今中国生产生活正有序恢复,预计经济产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或下半年“显著回暖”。

瑞银集团全球财富管理亚太市场策略师丘婉颖表示,随着中国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和中国政府精准施策,中国经济复苏在望。

对中国精准施策力度信心不减

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说,近来中国经济数据释放的积极信号与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预计未来中国政府将出台更多货币和财政政策,助力中国经济稳步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将防疫专项再贷款中一半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增加再贴现额度等多项政策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4月初,央行向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

渣打银行发布报告说,目前中国政府为抗疫采取的减税降费政策将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人民币。报告预计,中国未来将继续推进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采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韩国NH投资与证券公司分析师朴仁金说,中国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做出了“迅速应对”,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推动金融市场迅速反弹。预计中国政府还将进一步扩大相关措施,中国经济有望较快恢复。

对中国制造业复苏信心不减

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环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这一回升态势延续。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撰文说,中国的用电量正在恢复,这是中国制造业复苏的“有力证据”。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升至临界点之上。

日本滨银综合研究所研究员白凤翔认为,市场已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4月以后的产业复苏上。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已从全民抗疫迅速转向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新阶段。

拉迪表示,在疫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出口下滑并不会阻碍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内需的恢复将是中国制造业复苏的关键因素。

对中国内需动力信心不减

《日经商务在线》网站刊文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国内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角,这也是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拉沙德·阿卜杜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活动和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强劲的内需将带动经济数据反弹。

中国应对疫情的过程也推动了新动能快速发展。一季度,中国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促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

阿卜杜表示,在抗疫的艰难时刻,在线经济活动和远程办公等帮助中国经济避免陷入停滞。

海外专家认为,未来如果疫情继续发展,不排除全球经济增长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这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仍有足够政策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行风险。(参与记者:熊茂伶、高攀、潘丽君、于佳欣、孙晓玲、刘春燕、何媛、刘昇基、闫婧、吴丹妮)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