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后疫情时代欧洲企业继续青睐中国市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9-02 16:20:35

新华社法兰克福9月2日电  现年52岁的斯特凡·多博茨基(中文名杜博思)是奥地利知名纺织材料供应商兰精集团“掌门人”。近日,兰精集团的化纤产品搭上首趟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发的中欧班列,奔向中国。

对杜博思和他的公司来说,这趟货运列车更似“专列”,全部41个集装箱满载兰精集团的产品,价值约180万欧元。这些“奥地利制造”将随列车跋涉一万多公里,最终抵达中国上海。

杜博思说,中国是兰精集团最重要的国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兰精对华供货量不断增加,并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截至7月份已连续3个月开行超千列,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定全球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中欧班列成为后疫情时代中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缩影。

一方面,在全球贸易艰难复苏的背景下,欧洲企业源源不断地将本地产品运往中国,抢抓中国需求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欧洲跨国公司持续扩大在华业务与投资,在疫情条件下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投下信任票。

5月底,欧洲最大车企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华投资21亿欧元,大力推进电动车业务发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此次投资将使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以及可持续移动出行战略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大众带来更多机遇。”

7月份,法国达能集团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在华业务,重点提升本地研发创新能力,并及时将研发成果产业化。

“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挡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我们看到《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法治保障,一系列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扩容。”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表示,达能坚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未来将继续扎根中国,逐步扩大投资并加大科技创新。

8月中旬,德国知名叉车制造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位于济南的新工厂建设项目奠基动工。该工厂面积22.3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投产。

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戈登·里斯克表示,中国已从新冠疫情中快速复苏。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凯傲的企业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凯傲也将更有效地利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的潜力。

柏林商业与技术伙伴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弗兰茨克表示,期待与中国在数字医疗、电子教育、未来出行、储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火车头角色。”瑞士经济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鲁道夫·明施表示。(执笔记者:沈忠浩;参与记者:赵菲菲、陈俊侠、徐永春、朱晟、左为)

相关推荐
专访丨中国市场与供应链助力奥迪电动化转型——访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格诺特·德尔纳

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格诺特·德尔纳(中文名高德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迪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战略布局将进一步依托中国市场的发展优势。他认为,与优秀的中国供应商合作,不仅有助于整合全球领先技术,也能精准满足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迎30周年,持续引领行业迭代

8月11日,“创新引领 与时偕行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庆祝仪式”在上海举行。

柬埔寨向中国出口首批新鲜榴莲

7月18日,柬埔寨通过西哈努克港向中国直接出口首批新鲜榴莲,这标志着两国农业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