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加强与东盟农业合作 跨越空间限制促进“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7-24 08:58:01

近十余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不断,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热络,农业技术交流频繁,双方农业合作正跨越空间限制,促进“良性循环”。

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的实施以及便捷的物流通道,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广西,近年来与东盟在农业技术、农产品贸易、农业电商等多领域交流呈现“全面开花”态势。

据广西农业厅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7.52亿美元,其中出口19.62亿美元;年出口到越南的蔬菜种子占中国出口越南蔬菜种子总量六成。

广西农业厅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起,广西先后在老挝、越南、柬埔寨启动建设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从农作物适用良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入手,在东盟国家建设以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作物种植基地,并逐步延伸至产后处理、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及贸易等产业链,推动双边农业经济深层合作。三年来,前述试验站已为合作国家引进中国试种示范新品种300多个。

“农业是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构建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双方扩大农产品贸易,提升农业合作水平,延展产业合作链条,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覃霄岗说,近两个月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两度在广西南宁承办电商援外培训项目,为东盟国家培训电商人才。

菲律宾三宝颜通信委员会主席MichaelKellyPeTiulim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菲中当前有很好的经贸合作环境,未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相信能够进一步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流通,帮助菲律宾农民增收,起减贫作用。

他表示,当前菲律宾电子商务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由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控股的Lazada电商平台已入驻菲律宾,期望未来能有中国投资商与菲律宾在此领域合作,携手开发菲律宾农产品电商市场。

近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北京表示,中国今后将加大从东盟国家进口力度,继续与东盟各方在海关、质检等领域深化合作,简化通关手续,以便利东盟各国农产品、热带水果、水产品、天然橡胶、棕榈油等优势产品对华出口。

目前,中国各方正积极推动与东盟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2018年,中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该博览会将促进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下一步将围绕“渝桂新”南向通道加快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冷链基地,加强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集疏运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车货匹配”等新业态发展,完善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打通中国西部与东盟地区物流渠道。

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透露,将于今年9月12日至15日举办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借此契机,扩大展会农业合作展览面积,全面展示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成果、贸易投资促进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冷链物流等,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深入发展搭建平台。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农业合作“升级版”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天津举办。本届农交会国际展区汇聚了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家企业,包括泰国、巴西、意大利、马来西亚、新西兰、乌干达等,展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