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集装箱上的经济脉动——南京龙潭港集装箱码头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3-03 14:17:17

新华社南京3月3日电(记者杨绍功、赵久龙)长江在南京栖霞山东北面拐了个弯,这里江面相对较窄,滚滚江水冲刷形成了常年水深达12.5米的龙潭港。龙潭港集装箱码头是长江沿岸规模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

春风又绿江南岸,码头上的工作却不因四季更迭、年节假日而停歇片刻。一艘艘货轮接连停靠,一座座岸桥随时装卸,卡车穿梭在吊臂下和集装箱间,繁忙的景象透露了经济的活力。

离地30多米高的岸桥驾驶室里,司机李加成弯着腰、低着头,左右手各握一个摇杆,透过脚下的玻璃紧盯着吊爪:锁定、起吊、平移、下放,每一个动作都小心谨慎。

当了十几年岸桥司机,李加成现在装卸一个集装箱,平均只需要约1分钟,这是目前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的最快速度。“船来得多的时候,我们能忙一宿不打瞌睡。”李加成说。

岸桥司机白天黑夜两班倒,一个班就有10个小时,除了中间吃饭休息,基本都在驾驶室里。长年累月弯腰低头地操作,让李加成的腰和脖子落下了些毛病,但他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工作忙说明国家经济好,我们心里有干劲儿!”

离江面50多米的岸桥前伸梁上,腰间绑着安全带的设备保障技术员唐旭,挂在栏杆上检查滑道。脚下就是滔滔江水,但他说:“习惯了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一座岸桥有上万个零部件,走不到的地方,他们吊上去也要一一检查维护。

设备直接影响港口的生产作业。为减少设备停机,唐旭所在的部门还要“治未病”——“维护保养为主、修理为辅”,工作做在平时,把故障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近两年,港口的大型装卸设备增加了13台,现场故障数反而降低了6%左右。

靠人力和设备提升效率,还要靠科技增强竞争力。从高处俯瞰码头和堆场,负责工程技术的舒元凤告诉记者,一套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让港口的运行像机器一样精密有序:系统的智能应用越来越多,现在港口的车辆出闸时间只需要5秒,船舶智能配载,单船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科学的搭配和堆放让集装箱的翻倒率(翻箱:掏出重装,倒箱:挪箱取箱)下降了30%。

港口提速强化了南京区域多式联运的物流链。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红军说,公司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00万标箱。2020年,公司本港内贸集装箱同比增长16.41%,本港外贸集装箱同比增长7.30%。

相关推荐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突破400万标箱

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4月9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开通以来已累计运输集装箱货物突破400万标箱,达到404.1万标箱。

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引领行业高效发展——2025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见闻

我国2024年集装箱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行业产业链协同更加稳定、数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加快,不断实现高效发展。

我国去年集装箱产量超过810万标准箱创新高

2024年我国集装箱总产量超过810万标准箱,较2023年增长268.2%,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