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泗县:一抹水韵“生态蓝” 让居民幸福感再“升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1-04-19 15:45:17

“这里随手拍下的每一张图片都能做屏保,好生态带来了好风景,生活在泗县这座水城,特别赞!”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石龙湖湿地公园,摄影爱好者魏霜把自己刚刚拍下的图片用九宫格的形式在朋友圈里展示,并精心配上了有感而发的文字。“我再来一张自拍,把自己拍进风景里。”咔!一张美图瞬间定格,水雾朦胧中,一群白鹅排成排悠闲地在水上划出一道道清波,成簇的芦苇开始发枝展叶,并随着微风轻轻的摇曳着身姿,一副水韵生态的画卷在眼前动态的铺展开来。

对于生活在因水而兴旺,因水而灵动的泗县的人们来说,水是他们的天然福利,也是泗州文化的本底。其中以碧水清波穿城而过的千年隋唐大运河为代表的大小河道,交织成了密集通达的水网,成就了古色古香的“水韵泗州”皖北名城的特色景观。

城市含着水,水流绕着城,人和水本应和谐与共,可是当生态和生计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泗县人也曾有过“竭泽而渔”的时光。“没办法,一家老小要生活,又没有别的门路,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曾经打了一辈子渔的刘宜坤来说,虽然还是靠着水生活,可是日子比过去过得舒坦的多,“县里打造风景区,我们这里的水好,游客都喜欢,可是捕鱼的活不能干了,现在我被政府培训成摆渡游船的船夫,不用起早贪黑,也能挣得腰包鼓。”

“龙湖村靠近石龙湖风景区,拥有大量的渔船,但是近年来因生态环保需要,众多渔船被闲置。为解决这部分资源的闲置问题,经过村两委研究讨论、做足渔民思想工作,把以前的渔民、渔船变成了现在的船夫、游船,既能解决村民收入问题,又增加了游客游玩项目。”大路口乡龙湖村负责人邓辉说。现如今,泗县石龙湖湿地从以前无人问津的“小湖泊”,变身游客纷至沓来的风景区。络绎不绝的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就业率,大量赋闲在家的村民纷纷“下河撑船”。

为了进一步水韵之城的生态文章,泗县党委政府也有着自己的考量。近年来,泗县在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乡 ( 镇 ) 村三级湖长工作体系,将河 ( 湖 ) 长制延伸到村,为每名河 ( 湖 ) 长配备 1-2 名巡河 ( 湖 ) 员,并全面覆盖到湖泊。通过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补水、绿化沿河景观、建设道路和桥梁等措施,同时在饮用水源范围内严禁河滩养殖、网箱养殖、船只停靠等污染水环境行为,实现河滩退“耕”还“绿” ,退“养”还“湿”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市民眼中的常态景观。

“嘿呦嘿……”,进入四月,天气稍微放暖,在大运河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八里桥附近,参加第二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的队伍都开始陆续开练了。“去年没有拿到第一,今年我可要奋力捧下金奖杯。”屏山镇的大彭村的村民彭增利让自己手中的船桨纷飞,溅起一串白色的浪花。为了让做好“水文章”,彰显地方的水域特色,泗县举办龙舟民俗文化展演,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是让“水韵泗州”的亮丽名片得以展现。

据悉,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安徽泗县段共有原始故道28公里,被称为中国现存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为完整的“活态运河”。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曾经蜿蜒曲折的河道早已变为炊烟袅袅的村庄,而安徽泗县段的大运河却仍旧保持着原有的风韵,隋唐时期大运河的面貌依稀可见。

“大运河是泗县的靓丽名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流动文化、宝贵财富,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要提高认识抓落实,抢抓机遇,切实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国家公园建设,履行好职责,积极发挥‘头雁效应’,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尉成辉在调研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时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交流时说。(单珊)

相关推荐
安徽泗县:政企联手“牛”业旺,金融供给促振兴

今年以来,泗县瓦坊镇农商行已经为辖区内12户养牛主体办理了82万元的致富“贷”。

安徽泗县黑塔镇:为民服务主动作为,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

安徽宿州市泗县黑塔镇为民服务大厅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多措并举,切实为群众和企业解决问题,助力黑塔镇营商环境再提升。

安徽泗县大庄镇:林下经济蹚出强村富民产业振兴路

泗县大庄镇曙光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