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非邦交65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6-21 14:35:55

图为研讨会开幕式主席台。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非邦交65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郭海燕,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袁雯在致辞时首先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她说,中国和非洲虽然远隔重洋,相距万里,但双方交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自中国和埃及1956年建交,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邦交已走过65个春秋。65年来,中非同气连枝、肝胆相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共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同探索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开创了中非互利共赢的局面,推动中非关系跃上新台阶。

张宏明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邦交关系65周年,同时又是中非合作“论坛年”。中国的非洲研究始终是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使中国的非洲研究既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疑是值得中国学界深思的问题,同是也是中国学人的责任。

张忠祥在对研讨会进行总结时表示,本次研讨会共有四个特点:第一,各位代表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参加本次研讨会。第二,研讨内容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第三,听到了走进非洲多年的企业的声音。第四,看到了非洲研究的新希望。

研讨会由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上海达之路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研讨会相关议题为中非邦交与国家形象、中非经贸合作、中非医疗卫生与文化法律合作。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融合发展研修班成功举办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融合发展研修班圆满完成研修任务。

从“感知中国”到“分享中国”

中国积极推动各国人民来华参观交流的生动实践,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为不同文明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借鉴提供了范例,注入了动力。

综述|地方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中亚民心相通

从携手文化遗产保护到加强博物馆交流再到深化高校合作,中国-中亚地方人文交流合作呈现勃勃生机。6月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丝路传音:中国-中亚媒体智库合作与城市文明对话论坛”上,多国政府官员、智库学者与媒体人士认为,加强地方间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